“自從推出含無人機拍攝的套餐,幾乎所有預訂畢業照的學生都選這種。公司里有兩架無人機,8塊電池,才能勉強保證畢業季日常拍攝使用。無人機比攝影師都忙。”碑林區一家攝影工作室的老板吉杉說。近年來,由于無人機的流行,用無人機拍畢業照也漸成時尚。
除此之外,婚慶拍攝也頻現無人機的身影。獨立婚慶攝影師顧喆告訴記者,以前,新人聯系攝影師會先問價錢,價格和拍攝質量是他們最先考慮的因素。現在,新人都先問能不能用無人機跟拍,他們看重的是無人機拍攝出的獨特角度和畫面。“今年為了業務需要買了無人機。市場需求如此,得緊跟客戶需要。”
消費級無人機因為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便宜、購買方便,不僅消費市場火熱,也走入專業新聞宣傳領域。西安一機關單位的宣傳人員說,自從單位去年配備了無人機,他就再也沒有端起過重達數斤的攝像機。“以前覺得能用專業的鏡頭工作特別有范兒,現在用無人機拍攝才氣派。而且有了無人機,即使是夏天在戶外拍攝也毫不抵觸,在陰涼地操控好遙控器就行。”
從網售無人機的產品介紹里看,無論何種價位的無人機,攝影攝像都是其具備的最基本的功能。那么,是否意味著無人機的作用僅限于此呢?
中匯航空無人機培訓基地的易鷹校長給出了答案。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第一期培訓以來,基地除培訓無人機愛好者外,還是消防、電力系統、油田等單位的無人機定點培訓基地。易校長介紹,消防官兵可以利用無人機開展災難救援,電力系統和油田通過無人機巡線,電商及物流平臺也開始研究用無人機進行快遞運輸和投遞。
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無人機發展迅猛,2016年,國內民用無人機銷售規模37億元,同比增長58.8%。預計到2023年,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980億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規模達到280億元。
2、頻繁闖入禁飛區
在我們身邊,不乏無人機闖入禁飛區的案例。
5月9日,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凈空保護區(由于飛機在機場區域內的飛行高度比較低,所以必須在機場上空劃出一個區域,這個區域叫做凈空區)內,一市民升放無人機,被機場巡視人員發現,當地公安機關依法對其進行拘留處理。
而在全國,發生過影響更大的案例。
今年4月,成都雙流機場遭遇了近10起無人機黑飛事件;5月12日晚,重慶機場受到無人機干擾,共造成40余個航班備降,60余個航班取消,140余個航班延誤,上萬旅客受影響。
與無人機大好前景相對應的,卻是相關法律規章的模糊和缺失。有專家將無人機管理現狀打趣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無人機頻繁闖入禁飛區,是無心之過還是有意為之,恐怕只有當事人才說得清楚。但單從可行性上分析,“飛手”主觀因素和空域管理滯后的客觀因素,都給無人機提供了“自由飛翔”的機會。
正規廠商生產的無人機,都帶有內置禁飛地圖,無人機能夠自動識別,無法進入禁飛區。但目前在電子市場內,已經開始出現刷掉無人機內置地圖的服務。沒有內置地圖的無人機在哪里飛、飛多高都不受約束,更無法監控和管理。
從管理角度來講,一方面,民航凈空區在實際地理坐標上并沒有特殊的標識,因不了解凈空區范圍而誤入禁飛區的可能性也存在。另一方面,目前沒有劃設專供無人機飛行的空域,無人機和飛機混飛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同時,也沒有配合相應的安全飛行宣傳,普通“飛手”對非法飛行的概念和危害并不了解,對航空法更是知之甚少。
亂飛的無人機,不僅會造成如干擾民航客機安全飛行、墜落危害地面交通等公共安全危機,也會讓公眾遭遇窺視帶來的隱私危機,飛入軍事禁區的無人機還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對于頻繁游走在危險邊緣的無人機,管理部門要做的應該是風險管控,探索如何解決無人機亂飛,如何協調無人機的正常飛行。
成都工業學院的嚴月浩教授提出,疏堵結合,加快完善空域使用規則。明確禁飛區和限飛區,無人機在限飛區飛行,飛行高度要受到強制限制,通過技術手段強制執行禁飛和限飛指令,降低人為因素干擾,使禁飛、限飛指令得到嚴格執行。同時加快空域使用和管理改革,利用技術手段確保安全開發空域資源。
3、無人機起飛有法可依
“考個證得一萬多元,我這就自己玩,飛不了多高,機器也才幾千塊錢。沒影響到誰,還能當‘黑飛’把我抓起來?”正在環城公園用無人機拍攝護城河的胡先生說。
有三年無人機培訓經驗的教員告訴記者,無駕駛證飛行、凈空區域飛行、未獲得許可飛行、超出飛行區域飛行等行為都屬于“黑飛”,與飛行高度、飛行用途并無直接關系。顯然,胡先生的行為已經可以算作“黑飛”。
根據中國民航局最新發布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自2017年6月1日后,在我國境內放飛質量為250克及以上的無人機,民用無人機制造商和民用無人機擁有者須在“中國民用航空局民用無人機實名登記系統”上申請賬戶,填寫產品信息和機主個人信息,并將系統給定的登記標志粘貼在無人機上。違反規定的行為將被視為非法行為,無人機的使用將受影響,監管主管部門將按照相關規定對無人機擁有者進行處罰。
也就是說,放飛無人機不再隨心所欲,無人機起飛也開始有法可依。
中國民航西北空管局的工作人員也提醒,市面上常見的消費級無人機,大多數是多旋翼無人機,體積小、續航短,真正給民航造成惡劣影響的是體積大、續航能力強的固定翼無人機。特別是無人機愛好者自己組裝的無人機,因不存在制造商,也成了監管的“漏網之魚”。可見,僅靠一個實名登記的管理規定,也并不能完全禁止無人機黑飛、亂飛。
對此,成都工業學院的嚴月浩教授提出,無人機的管理應當技術和監管雙管齊下。在發展無人機的同時也注重對低空無人機探測系統和反無人機設備的研究,制定反制設備的標準,規范其生產和使用。同時加快建設國家級別的安全監管平臺,逐步實現全局監管。賦予每一架無人機,甚至每一個部件一個唯一編碼,做到無人機飛行可觀測,意外可規避,風險可控制。
7 d! R# Z" y7 F( h% J* j3 g5 C- Y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 (http://m.odgf.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