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90周年校慶公告(第一號)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2013年4月26日,位于沈陽渾河之濱、南湖之畔的東北大學將迎來90華誕。在此,我們謹向關心、支持學校建設和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和廣大校友致以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興學育才,御辱圖強。1923年,東北大學肩負著育才興學、富強東北、抵御外辱的歷史重任,誕生于中華民族危難之秋。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張學良先生兼任校長,他明確以“研究高深學術,培養專門人才,應社會之需要,謀文化之發展”為辦學宗旨,積極倡導“愛校、愛鄉、愛國、愛人類”精神,捐巨資興建校園、高薪聘請海內外知名學者,東北大學名師薈萃,盛極一時。創建了第一個建筑系、紡織系,首創以張伯苓先生為首的大學委員會即校董會,首開東北地區男女同校之先河,首次選派運動員代表國家參加奧運會等,使學校獲得令人矚目的發展,成為擁有三百名教授、三千名學生、設有六個學院的國內一流大學。
滄桑礪洗,自強不息。“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大學被迫輾轉遷校于北平、開封、西安、四川三臺等地。18年的流離生活,更加激發了東大師生“勵精圖治、雪恥興邦”的愛國豪情和獻身精神。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無論是“一二•九”運動,還是西安事變,東大師生都發揮了先鋒隊和主力軍的作用。還有一大批學子投筆從戎,走上革命戰場,以自己的寶貴生命和高尚節操譜寫了一部感人的愛國主義詩篇。新中國成立以后,東北大學獲得新生。1949年,在東北大學工學院和部分理學院的基礎上,組建了沈陽工學院,后定名為東北工學院,著名冶金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靳樹梁擔任院長。1960年東北工學院被批準為全國重點大學。改革開放后,東北大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1993年,東北工學院復名為東北大學。1998年,由原冶金工業部所屬劃轉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東北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行列的院校。1999年底,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985工程”行列。2001年,成為教育部、遼寧省和沈陽市重點共建高校。
團結進取,踵事增華。東大人秉承“自強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訓精神,發揚“愛國愛校,嚴謹治學”的光榮傳統,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迎接科技發展潮流,先后進行了冶金科學、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等三次學科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學科面不斷拓寬,特色更加鮮明。在全國高校中較早開始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探索與實踐;積極進入經濟主戰場,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出一條產學研結合培育高科技產業的道路,培育出以東軟集團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產業,實現了產學研的相互支撐和良性互動;各項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學校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2011年,《東北大學改革和發展“十二五”規劃》將學校發展的遠景目標定位為: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起引領作用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展望未來,東北大學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培育英才、自主創新、協調發展,加速推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
繼往開來,共譜華章。90周年校慶,是東北大學促進內涵發展的新機遇,凝聚力量的新契機,再創偉業的新起點。學校將以90周年校慶為契機,回顧辦學歷史,展示辦學成就,加強對外交流,擴大社會影響,進一步匯集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力量,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切實擔負起“扎根社會、引領發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責任和使命,扎實推進學校事業科學發展,有效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讓90周年校慶成為學校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在90年的辦學歷程中,東北大學先后為社會培養輸送了25萬余名畢業生。他們在各個領域勵精圖治,為國家富強、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為母校贏得了聲譽。東北大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廣大校友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2013年9月,東北大學將隆重舉行盛大慶典,東大全體師生員工熱切期待和誠摯歡迎各界嘉賓及歷屆校友屆時撥冗蒞臨,同襄盛會,共謀發展!
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東北大學校慶工作辦公室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地址:沈陽市和平區文化路三號巷11號
郵編:110819
電話:+86-(0)24-83689090
傳真:+86-(0)24-83679090
郵箱:www.ne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