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馬斯克宣布將在9月30日發布人形機器人。馬斯克前腳剛宣布,雷軍就搶先一步發布了成品。8月,小米搶在特斯拉前面,亮相了自研人形仿生機器人“鐵大”。1 k" |; h% ?7 R. f$ Q" Q1 }+ f
5 J+ K0 k. M( {% M8 B& p7 }
特斯拉和小米的入局,更是將人形仿生機器人捧為風口。但我們真的需要一個長得像人一樣的機器人嗎?人行機器人在實際場景中真的有價值嗎?這個賽道被熱炒的同時,圍繞人形機器人的爭論也不休不止。有業內人士預計,十年內,人形雙足機器人難有“商品化的可能”。) M6 h) D! j; K8 e- l! x, b3 O
9 f8 z0 Y" `' r+ V小米近期發布的人形機器人CyberOne“鐵大”,給人的感覺仍然更像是一個人形玩具,并且造價昂貴。
# l$ b2 m9 s( g7 i7 m' T. }( |- @9 g2 x0 @6 l. u4 v+ Y- x5 }
根據雷軍的說法,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成本大概在每臺六七十萬元,還無法實現量產。人形機器人還需突破多項關鍵技術,而很多技術外的問題也在后面等著它。
* J1 U2 f- b# V0 p1 N 0 r0 v. l* m" R$ k% ]
“你要特別有錢,說我投一部分錢專門去研究這個人形機器人,然后慢慢做不為掙錢,這可以。”一位機器人行業的從業者對數智前線評價,人形機器人短期之內沒有任何實用價值。9 c! B+ }4 u, z* f% M! _
8 Z- Y9 B( `" `+ q雷軍和馬斯克,都可以公開表示說他們非常看好人形機器人在未來生活和工作中的應用前景。因為背后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差錢。
5 n0 Q6 u0 u, V- n: ^/ x% }1 C) F% _, s4 R3 e. Q" g+ n D u
“波士頓動力的人形機器人已經做得很好了,自1992年成立研發至今,他們只發布了四足機器人(機器狗Spot),他們認為這是一個產品。”該從業者稱,“而他們從來沒有說過,要把人形機器人量產銷售,因為它還不可以稱為是一個商品。”
7 t4 `" m# ], ?0 {! K2 B" N0 a6 e
作為著名“網紅”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的雙足人形機器人博取了全世界人民的眼球。根據他們自己公布的測試視頻,名為Atlas的人形機器人已經能夠表現得非常靈活,可以像真人一樣完成許多動作。但該公司從未向外界放出要投放市場的信號。8 W( y9 P6 g* k4 ~# F) n
" i5 e# G& \* G# w8 B. ~
關于人形雙足機器人Atlas何時推向市場,波士頓的回答是,“從來沒有投放市場的打算,只是希望利用它的科研價值,提升機器人的技術水平,好用到更加成熟的四足機器人上面。”6 w/ v6 @8 s R/ H
% Y4 y4 d* d/ ?! X' H人形雙足機器人相比于四足機器人,在運動穩定性上存在天然的劣勢。“你要說在十年內,雙足機器人可以做得更優秀一些,比如說能夠跑得更快一點,上樓梯更穩定一點,這些是可以的。但想要讓它真正給人類提供一些服務幫助、成為一個商品,我們認為十年內不太可能。”
0 S- A+ i2 V: k+ b) I4 @7 L0 A
& }& D' W8 f$ y: E0 b7 X該人士認為,除了一些表演場景外,人形雙足機器人在短期之內是無法提供任何實用價值的東西。. M. E& f9 V& ]5 Q# O8 e( Y
9 } `5 F- m7 [& f g
幾位資深人士分析,首先雙足機器人的穩定性還需要提高,萬一栽倒有可能傷到人;其次,做到陪伴需要對話自然,但現在的人工智能對話體系,還達不到人們對事物的理解和情感交流的水平;再次,人形雙足機器人能做到的事情還有限,在一些剛需場景下,比如做家務顯得無能為力。. U' u( `" g' m- D+ u/ A7 s8 \$ F$ C1 b
( @: n {! X# J# ]此外,人形機器人也比其他形態的機器人,容易讓人感到“不適”。
9 C5 Q. Y3 U% T5 V: [2 Z
6 \: r8 q8 @4 s/ H有科技行業人士表示,雙足機器人一旦做得智能、逼真,有人類的外觀,放在家里那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如果說你半夜起來,想去喝口水。有一個機器人在你的旁邊走著,其實是很恐怖的。”+ b1 V: b, }- W( M( Z; X
1 ?6 Y) [: G G3 }
1970年,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了著名的“恐怖谷理論”:當機器人與人類達到一定的相似程度,這時候,機器人反而會給人僵硬恐怖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