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家喻戶曉的電池外,尚且處于紅海競爭的汽車電子領域又有誰賺得盆滿缽滿呢?
本文將重點分析新能源車產業鏈(除電池外)上市公司的財務和基本面情況。
01 軟件仍有高毛利率,但利潤增長尚需時日汽車作為新一代智能消費產品,已經兼具了電子產品的屬性。從長遠來看軟件類的毛利率仍舊高于硬件,這個規律可以參考消費電子產業鏈。制造手機、零部件的企業都沒有賣軟件的更賺錢。
目前汽車軟件還屬于早期成長階段,格局和產品都沒有成熟,汽車智能軟件相較于硬件還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大規模應用和落地。因而軟件類產品即便是享有高毛利率,但是仍然會受限于業務量低,研發投入大,利潤還未進入大規模增長階段。
硬件行業
硬件行業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廠商賺取的是生產加工產品的制造利潤(本文所提到的硬件不包括高端芯片),會受到上下游的擠壓,利潤空間低,毛利率一般在10-30%,包括電驅電控、底盤(空氣懸掛、制動)、座艙、域控制器和線束等等。
具體來看: 原材料成本占據很大比例,企業要面臨采購價格上漲所帶來的被迫性壓低利潤空間的情況; 采購大型設備、折舊等較高的成本。 沒有壟斷性格局出現,企業對下游客戶難有議價權 。
軟件行業
軟件行業屬于研發型產業。一般都享有較高的利潤率。如果單純以軟件行業、來看,龍頭企業可以做到90%+的毛利率。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一般在40-60%。 軟件型企業主要成本是人員和研發投入,固定資產投入非常低。并且在產品成熟后, 企業可以每年向客戶收取授權費,屬于高回報型模式。
見智研究篩選了兩家軟件企業進行對比:(22Q3的財務數據) 1、四維圖新的毛利率為57.39%;特別是導航和自動駕駛產品都是高毛利率,分別為98%和88%(自動駕駛與華為進行合作),兩業務貢獻有限。 另外,也由于近年來研發支出的不斷增長,企業目前處于虧損狀態,也就是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2、中科創達的毛利率為41.02%;目前公司公務了是第一大收入來源,但是智能網聯汽車增速很快 ,今年的收入同比增長51.34%。公司的利潤和收入基本保持同步增長。
02 誰的營收增長遙遙領先?
見智研究選取了24家汽車電子公司,將營收增長速度進行排序。(排序數據均采用今年前三季度累計數值,單季度會有季度波動性,有重要變化會單獨說明)
結構顯示:電驅集成化的英博爾收入增長速度最快,其次是做連接器的瑞可達、電源集成的欣銳科技。
而位居第四的 德賽西威 增長速度也不容小覷,因為其營收規模相較于其他位列榜單的公司來說,還是非常高的。此外,在汽車軟硬件行業中,100億以上的營收體量都算是規模較大的公司。
此處重點說一下,英博爾
對于公司的主要業務電驅集成化是新能源車催生的新需求,此前見智研究在 電驅集成化,新能源兩大陣營的下一個爭奪戰場 一文 中,對于行業的發展和格局進行過詳細分析。
目前有整車廠和第三方廠商兩大陣營;而在第三方陣營來說,英博爾的增長速度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目前公司處于訂單放量階段,收入規增長趨勢顯著。 公司從2019年至今,營業收入從3.18億,增長到13.77億,不到三年收入規模增長了4倍之多。原因在產品獲得新能源車的認可,特別是今年公司還拿到了小鵬P7的前驅電機、在電源三合一產品中獲得長城汽車好貓系列、以及合眾汽車的哪吒系列等多款2022年新款車型的訂單。
此外,特別說明一下 韋爾股份 ,是由于手機圖像傳感器收入下滑拖累了整體收入,而汽車CIS的收入即便是在增長,但收入體量還比較小,根據此前中報的數據汽車僅占到CIS業務的22%。
03 誰的利潤增長最快?
除了關注營業收入的增長外,對于股東們來說,企業利潤的增長可能顯得更為重要。能幫助我們看到企業是否進入規模效應,或者是已經完成成本回收,進入盈利的轉折點。
依舊選取上述的24家樣本公司,對2022年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增長進行排序:
結果顯示:
均勝電子利潤增長最快,如此 高的增長其實是源于去年的超低基數。今年Q2是公司的盈利拐點。 值得特別說 明的是,均勝電子是汽車電子 行業中營收規模最大的,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到3 57.43億元,凈利潤是在今年二季度扭虧為盈的。 毛利率也在穩步提升階段,從去年的6.90%,提高到現在的13.93%。
位居第二的就是做汽車電子的 經緯恒潤 ,公司的產品矩陣非常豐富,在國內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前視系統占有率已經近次于博世,位居第二。客戶包括小鵬、蔚來等一眾主流車企。
但是,目前公司的單季度利潤還不夠穩定。22年Q1還處于虧損,二三季度的利潤較去年有明顯增長。但是由于公司產品種類眾多、且是具有一定技術壁壘的產品、仍然需要投入高昂的研發費用。
第三就是利潤和營收規模同步高增長的 瑞可達 ;公司專注于連接器產品,新能源是主要收入增長來源(汽車+儲能)。公司的優勢在于是蔚來換電的主要合作伙伴。
新能源車對連接器的增量需求一方面是高速連接器;另一方面是射頻連接器。 高壓連接器要滿足大電流、高電壓的環境;而射頻連接器嘖主要是用于連接攝像頭、激光雷達、域控制器等等。
國內的主要制造商包括:老牌龍頭中航光電、瑞可達、航天電器、得潤電子、永貴電器、徠木股份。
連接器的國產化率尚且比較低,10%+;并且可應用的場景也比較多,所以各家專注的方向也有所不同。
此外,上述提到營業收入增長第一的英博爾的凈利潤增長也比較快,但是體量還非常小,未來也還要關注財務上的微觀的變化。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 做精密齒輪的雙環傳動有超預期的表現。 公司自2021年開始,單季度的凈利潤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季度平均增速高達235%。主要是新能源車和機器人的RV減速器銷量超預期。
此處簡單說明一下,新能源汽車齒輪主要用于減速器、差速器等環節。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一方面提升了齒輪行業的壁壘(包括高轉速、承載、咬合精度以及噪聲燈性能),另一方面也將帶動齒輪業務需要的快速放量。
新能源車電驅系統不但對齒的要求大幅提高,還提高了用量(主流車企均采用雙電機驅動),以及單價(從原本百元提高到了千元以上)。
雙環傳動今年前三季度,在新能源齒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80%,Q3單季度增長220%,遠高于新能源車行業平均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RV減速器的收入已超過去年全年。一方面是在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公司也已經通過國際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的認證,汽車和工業機器人將是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雙重動力。
最后,也特別說明一下, 24家企業的ROE(加權)排名是瑞可達最高。
總結
汽車電子軟件的毛利率仍舊高于硬件,未來要重點關注導航和自動駕駛以及高級輔助駕駛產品的裝配情況。
在眾多汽車零件公司中,大部分新能源車的收入規模和體量都比較小,增長潛力很大。 但是風險在于尚未形成穩定的格局以及極強的品牌競爭力,一方面應當關注企業訂單量以及利潤的增長速度,另一方面也要關注像是激光雷達等技術含量較高產品的突破性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