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需要補齊”五大短板”: 2 r, E* N" k; J% {% R
一是農產品要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放心”轉變,要補上綠色化生產短板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更加關注農產品質量、農藥等在農產品中的殘留情況,以及無公害標準要求等,綠色食品成為普遍追求。同時,對農產品品質的需求也日益提升,營養成分、健康功效、加工用途等,成為越來越普遍的農產品評價標準。因此,如何補齊短板弱項,通過科技創新提升農產品品質、推進優質農產品生產技術進步,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生態產品和服務,讓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更上一層樓,成為當前和今后關注的重點。 1 z! B9 F5 c* D
二是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要補上多個弱項短板 推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高質量發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也是解決農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舉措。而決定農業生產力高低的關鍵要素,在于科技創新水平。從這一視角看,制約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短板弱項,主要體現為優質品種培育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農業機械智能化水平不高、農業產業鏈不完善、資源利用率不高等堵點難點。對此,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有針對性地采取相關舉措,對癥下藥,穩步推進科技創新對農業生產力支持的力度、廣度與深度,實現提質增效。
0 `/ o+ R: O4 p3 q4 y
三是以科創培育優質品種,要補上種子”芯片短板 小小一粒種,關乎千萬家。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與糧食安全息息相關。要圍繞種業科學重大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開展科學研究,努力在種業“卡脖子”的產品裝備與工程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尤其要加強原創性、基礎性研究。要樹立“培育好種子”的理念,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培育高產穩產、抗病抗倒的優質品種,搶占種業科技競爭制高點,攥緊中國種子,確保中國碗裝中國糧。 1 i' l" U" u0 ^
四是科創賦能農業機械,要補上“智能農機”短板 客觀地說,在近10多年智能農機發展的戰略性推動下,我國智能農機發展方興未艾,成果卓著。但目前嘗處在試驗示范階段,距離普及應用仍然道阻且長。長期以來,受土地規模較小和制造業水平不高制約,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發展盡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農機產品研發制造薄弱、農業機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務有待提升、部分領域或環節“無機可用”等問題。對此,要充分發揮工程機械的優勢,加大動力機械、農機傳動系統、關鍵基礎零部件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力度;在農機裝備專用傳感器、農機導航及自動作業技術等方面提前謀劃,全面提升農機裝備智能化水平,爭取農機化科技的彎道超車。 ; K7 [% s+ K! u I
五是科創“鏈接”農業人才是保障,要盡快補上新型職業農民這個人才短板 建設農業強國,離不開農業科技創新人才的支撐。激發人才的科技創新活力,才可以從源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科學合理規劃收入分配,促進農業科技產學研用的有機融合,助力營造農業科創人才成長的健康生態。要進一步優化完善農業科創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因地制宜推動新農人評職稱,培養更多技術過硬又富創新意識的“土專家”“田秀才”。增強農業科創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圍繞人才的培育、引進、使用、激勵等方面,強化政策支持,不斷提升農業競爭力。
+ t! l) ^: n) L4 O% g/ m/ R3 r
補齊“五大短板”,離不開農業機械的基礎性支撐;我們的工作前途光明;雖然道阻且長,但有數十年的市場競爭洗禮,這支隊伍已經成長起來;有國家政策幾十年來以一貫之的支持,有農業生產一線的殷殷期盼導向,相信曙光即在眼前,慶功時日可期。
( K/ ^" g5 }7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