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核聚變初創公司Helion Energy宣布,微軟已同意從公司首座核聚變發電站購買電力; ②OpenAI的首席執行官阿爾特曼生涯中最大的一筆個人投資就是Helion Energy。
![]()
當地時間周三(5月10日),核聚變初創公司Helion Energy在官網宣布,科技巨頭微軟已同意從公司首座核聚變發電站購買電力。
Helion的這座核聚變發電站計劃于2028年部署。聲明寫道,Helion與微軟公司的合作,對整個核聚變行業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不僅推進了商業核聚變能源上市的時間表,還支持了微軟定于2030年前實現的負碳目標。”
![]()
美國核聚變工業協會(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CEO安德魯·霍蘭德表示,“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公司簽署了(核聚變)購電協議,Helion 2028年的目標看似雄心勃勃,但他們應該已經有了一個可靠的計劃。”
關于核聚變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給出的定義,核聚變是模仿太陽的原理,使兩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結合期間釋放出大量能量。
與化石能源相比,聚變反應不排放二氧化碳;并且與當前通常意義上的核能——核裂變能相比,它既不會產生核廢料,輻射也極少。
![]()
去年12月,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首次成功在核聚變反應中實現“凈能量增益”,即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大于促發該反應的鐳射能量。美國能源部長還在聲明中稱,這項成果預計將可能幫助人類在實現零碳排放能源的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
如果未來能實現“凈能量增益”的可控聚變反應,相當于為全人類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綠色的、用之不竭的能源選項。
阿爾特曼的最大投資
財聯社此前曾提到,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開發商、OpenAI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生涯中最大的一筆個人投資不是別的,就是Helion Energy這家核聚變初創公司。
Helion探索的技術叫做磁慣性聚變,旨在通過磁鐵產生的高磁場來壓縮燃料產生核聚變反應,以生產低成本的清潔電力。
據了解,2015年,阿爾特曼在參觀了四家核聚變公司之后,向Helion Energy投資了第一筆950萬美元的資金。2021年,阿爾特曼為這家公司進一步豪擲了3.75億美元,他表示這是他迄今為止做的最大的投資項目。
![]()
Helion首席執行官大衛·柯特利(David Kirtley)曾向媒體透露,公司需要定期向阿爾特曼匯報工作進程。他還表示,一些Helion員工已經開始使用ChatGPT來加快工程速度。
“與時間賽跑”
在最新的購電協議中,Helion承諾在2028年前上線核聚變裝置,并在一年內將發電功率提升到50兆瓦或以上,這一水平足夠為當地大約40,000戶家庭供電。
相應地,微軟方面將會根據發電量向Helion支付電費。該公司沒有透露購電協議中的價格,柯特利說,該公司的目標是有一天將成本降低到每千瓦時1美分,即1度電0.07元人民幣。
大衛·柯特利強調,這是一份具有真實約束力的購電協議(PPA),“如果Helion屆時不能提供電力,就會受到經濟處罰。”
目前可控核聚變還處在發展前沿,但柯特利表示,“我們確實參與了這項競賽,我們相信到時我們有能力提供這種電力。”他補充稱,用五年讓核聚變電力接入電網,真的是一個很短的期限。
阿爾特曼的夢想
日內,阿爾特曼告訴媒體,他支持微軟與Helion的合作,但這筆交易實際上是Helion獨立完成的,“不是我干的。”
他還指出,Helion的目標就是“出售電力”,并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理論系統,“這一直是我的夢想。”
阿爾特曼稱,核聚變的潛力“巨大得令人難以置信”,“如果我們能讓它發揮作用,實現豐富、廉價、安全、清潔能源的夢想,這將改變社會。這就是為什么我這么長時間以來一直對這個項目充滿熱情。”
他強調,Helion和OpenAI這兩家公司與他對人類未來的看法一致,“如果我們能夠推動智慧成本和能源成本一路走低,所有人的生活質量都將得到難以想象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