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麻省理工學院的Michael Cima教授首次報道了3D打印技術可應用于制藥。該技術在成本、個性化定制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吸引了眾多大學實驗室和藥物公司進行研究開發。
2015年7月,美國Aprecia公司使用藥物粉末粘結技術開發的第一款3D打印藥物產品Spritam獲FDA批準,該產品的獲批標志著3D打印制藥技術獲得監管部門認可。
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市場研究,預計2024年,亞太地區將占3D打印藥物34.1%的市場份額,預測期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8.2%。中國3D打印藥物市場在2016年為6730萬美元,預計到2024年底將達到2.52億美元。對快速溶解性藥物的需求增加,是使全球3D打印藥物市場增長的關鍵因素。
亞太地區遠高于全球增長率水平首先可歸因于亞太地區國家GDP持續增長,制藥業也強勁擴張;此外,在人們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先進醫療技術的需求不斷增加,將推動3D打印藥物市場的增長。
3D打印藥物打開了按需生產個性化藥物的大門,顛覆傳統緩慢的藥品迭代過程,為醫藥行業創新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也開啟了一片新的藍海。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這條賽道上已經涌現出數十個玩家,包括AstraZeneca、Bayer、MSD等大型藥企。由于公開資料較少,本文僅梳理其中11家初有成果的藥物3D打印企業。
表1:11家藥物3D打印企業匯總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零壹智庫
上述11家公司中,有6家企業于近10年成立。雖然立足新興醫療科技賽道,但整體融資情況并不樂觀。除知名醫藥公司Merck KgaA、GlaxoSmithKline和Pfizer外,其余公司中僅有一半獲得過融資。Aprecia Pharmaceuticals既是首個產品獲FDA批準的公司,也是融資次數最多的企業。成立時間最晚的Craft Health也是4家獲得融資的企業之一。
表2:4家3D藥物打印企業融資情況匯總
數據來源:crunchbase,零壹智庫
上述11家公司成立時間或3D打印藥物技術研發投入時間普遍較短,較為依賴院校及科研機構成果,除Laxxon Medical外,其余企業產品幾乎全部基于MED、SLS、FDM等傳統技術,意味著3D打印藥物賽道的新技術研發將是企業突出重圍的重點。
盡管各方預測3D打印藥物市場前景廣闊,但是推動這一技術融入醫療場景還充滿著多重挑戰。短期內3D打印藥品機零售或實現患者在家打印藥品設想距離尚遠,但隨著各國對3D打印藥物技術審批的不斷嘗試和放開,以及藥物打印技術的不斷突破,3D打印藥物依然是未來藥店以及家庭個性化用藥的革新方式,將滿足不同人群對藥品的需求,實現醫患個性化遠程用藥等聯動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