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通過逐層堆積材料,實現了從數字模型到實體產品的轉化,具有高度靈活性和個性化生產的優勢。近年來,3D打印技術在制造業、醫療領域、建筑設計等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近日,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發文表示,最新調查顯示,蘋果正積極采用3D列印技術,預計2H23新款Apple Watch Ultra的部分鈦金屬機構件將采用3D列印技術。若出貨順利,相信將會有更多蘋果產品采用3D列印技術,此有利于改善蘋果供應鏈的生產成本與ESG績效,而供應商也會受益于此新制造趨勢。
目前電子產品金屬結構件一般以不銹鋼和鋁合金為主,前者重量不占優勢,后者硬度一般。鈦合金雖然同時具備硬度和重量優勢,但加工難度大,良率低。而3D打印工藝則能有效地解決鈦合金材料成型的問題,解決鈦合金技術量產痛點。蘋果早在十年前便開始布局3D打印技術,但直到今年,鈦合金3D打印才首次被批量用于手機行業。
3D打印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噴墨打印機的發明。20世紀80年代以后,3D打印行業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各種3D打印技術也在多個行業應用并發展,目前已覆蓋了制造、醫療、教育、航空航天、軍事等多個領域。目前,全球3D數字化和3D打印技術仍處于成長期初期。 ![]()
根據全球知名3D打印制造平臺3D Hubs數據,2020年全球3D打印產品及服務市場規模約為126億美元。同時,3D Hubs預測2020-2023年全球3D打印市場增速達到17%;2023-2025年達到最高23.7%;2025-2026年達到20.4%,到2026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將超過370億美元。 ![]()
3D打印服務的行業占比超7成。據《Wohlers Report 2021》數據,2020年,全球3D打印產業結構中,來自3D打印服務的收入約74.54億美元,占比達59.29%,同比增長了20.3%;全球3D打印設備實現銷售額30.14億美元,占比達23.97%,與2019年的30.13億美元基本持平;全球3D打印材料銷售額為21.05億美元,相比2019年的19.16億美元,增長9.9%。
![]()
下游應用領域豐富。據《Wohlers Report 2021》問卷調查顯示,2020年工業中使用3D打印最多的行業是汽車工業,遙遙領先,占比為16.4%。消費領域/電子領域和航空航天則緊隨其后,分別為15.4%和14.7%。圖中標注為其他的領域是指欄目中沒有列出的較寬范圍的其他工業領域,如礦物加工、化工、水處理、木材/紙張以及其他目前還沒能單獨列出的行業。
![]()
整體來看,全球3D打印設備制造商目前正在積極布局3D打印材料相關產品,如EOS、鉑力特、華曙高科等企業,兼顧3D打印整體行業的各大細分領域發展。未來,全球3D打印材料行業的競爭或將更加激烈。 ![]()
國盛證券指出,3D打印是對傳統減材制造方式的顛覆性創新,產業正從起步期邁入成長期,呈現出加速增長的態勢。與傳統減材制造相比,3D打印具備諸多傳統精密加工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如縮短新產品研發周期、成形復雜結構、實現一體化和輕量化設計、材料利用率高、優良的力學性能等。
目前3D打印在航空航天、醫療、汽車等多個領域滲透率呈現快速提升狀態。根據Wohlers統計數據,遠期看2030年全球3D打印市場空間將達到853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