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2 h, H- w5 |4 A
! L" e7 P. P) M8 f, b
' [& @/ `, A; u' d4 o( w+ @
《意見》清晰畫出人形機器人戰略路線圖。工信部表示,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
5 D9 l( H6 ^6 N
同時工信部提出,國內人形機器人產業前期已有一定基礎。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將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而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 ?3 y9 Q0 m3 e P
有機構預計,到2030年,人形機器人市場將達千億規模,這也將刺激整個產業鏈加速國產化。
6 [5 j' `5 f3 W, s7 x2 k: B9 @- v
首次給出清晰戰略部署
0 ?! Z" c$ X. N$ g1 T+ e& w! G* Q哪些技術事關人形機器人技術演進?《意見》給出了四個方面:機器人“大腦”關鍵技術群、“小腦”關鍵技術群、機器肢關鍵技術群和機器體關鍵技術群。
" `' m, d0 c/ w) E
% a4 s9 s% D# u4 l( S# W
4 ?. [ Y4 u& \0 z
在“大腦”開發方面,《意見》強調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機器人“大腦”,增強環境感知、行為控制、人機交互能力,推動云端和邊緣端智能協同部署。
. Q$ H8 T) F# ~% V' p
在“小腦”方面,開發控制人形機器人運動的“小腦”,搭建運動控制算法庫,建立網絡控制系統架構。面向特定應用場景,構建仿真系統和訓練環境,加快技術迭代速度,降低創新成本。 - H: s' ^/ F4 y
對于機器人肢體即仿人機械臂、靈巧手和腿足,《意見》提出,突破輕量化與剛柔耦合設計、全身協調運動控制、手臂動態抓取靈巧作業等技術。此外,攻關“機器體”關鍵技術群,突破輕量化骨骼、高強度本體結構、高精度傳感等技術,研發高集成、長續航的人形機器人動力單元與能源管理技術。 ; b5 x$ e. F) f2 q
此外,工信部還提出培育整機、基礎部組件等重點產品。工信部劃定了重點,將基礎部組件聚焦在人形機器人專用傳感器、高功率密度執行器、人形機器人專用芯片、高能效專用動力組件。 , K+ }3 V+ ^& D' \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見》還明確要求,培育2-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2-3個產業發展集聚區,孕育開拓一批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而且要求聚焦3C、汽車等制造業重點領域,提升人形機器人工具操作與任務執行能力,打造人形機器人示范產線和工廠,在典型制造場景實現深度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