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社區建設模式的幾點看法
: \' }8 P: I5 ]0 Y$ O- P; N
6 B$ s: Q P7 X$ O5 D6 V水平有限,高度有限,有不妥之處還望各位指出,共同探討。
" K; g4 ~- S7 b! d( A
' T( s$ j2 W% r; |5 M在說明問題之前,我們先明確幾個問題:! c9 t" N; S; I+ N8 _2 ]4 L. b" }
, f) M4 Z+ X% q a8 _. U
1、 社區要不要整合一些資源,變成生產力,變成經濟效益?) d# F( X' b% L" Y; t) S
2、 社區要不要高效地運作?6 h+ t! ?2 _3 p" h+ Y
3、 社區要不要公司化?9 y4 h0 t/ m# l6 J
) O3 |) `- D4 }3 c* H3 _3 y# }如果是否定回答,就不用探討了,大家自由來自由區,當成沙龍好了。/ [# R( E; `/ Z/ Q' k( I; {- X
" q4 \7 K* _: d1 j$ K如果是肯定回答,那么我們可以逐步來說明。
* A1 e: ^6 T+ B0 \7 c) a- b
* f8 ~- Q" z% l: {社區資源是有的,但是松散的社會資源,需要整合,怎么整合?絕對不僅僅是圖書館式的資料堆積,而應該是有人員的整合,那么多熱心的退休工程師們,就是社區最應該聚攏的人力資源和智庫。必須把一些在各個領域有能力有本事的骨干聚攏在一起,作為社區智庫資源。
/ x C B9 {6 P! j! N: E整合他們并不是說把這些人都吸納為社區公司的公司職員,公司也不可能有這么大的實力來養活這些人,怎么辦呢。
& e+ T6 J* [& N, R& ~5 w! ?. s( s+ J5 D
我認為應該采用社區區域化管理,社區成立一個技術咨詢服務公司,這是依托在社區的信譽和資源上的,總部在北京,有執照有地點,有資質有資金,然后分1東北區,地點沈陽;2華北區,地點北京;3西北區,地點西安;4中原區,地點鄭州;5華東區,地點上海;6華南區,地點廣州,7華中區,地點武漢;8西南區,地點成都,9中南區,地點重慶,形成對全國的全覆蓋,在這9大城市召集9個人,公司發工資,配設備,設聯系電話傳真,這9個人是聯絡員,他們不能是超人這樣的老板,這些人有自己的事業,都是大腕,純屬熱心參與者,而不能指望為職業組織者,他們應該是新畢業的大學生,或是梨子妹妹這樣的熱心人,年輕且熱情,他們必須是全職的,熱情高的,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報酬適中,他們的工作內容就是聯系區域內的高手,象一兩酒這樣的人才一定要環繞在身邊,北京總部在網絡上承接項目,9區域聯絡員要分派任務到高手處,及時解決,在利潤中給高手一部分經濟利益,以保持積極性,聯絡員代表社區,是社區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化形象,車馬費公司報銷,費用每周上報總部。這樣社區就是活的了,而不是在網上了。' F" \! d( @6 w$ N) g1 L' f* D f
1 M `# v! G: q' u# A
這樣老鷹就可以以較少的費用,使用較大的資源,并且不要雇傭很多年齡很大的高手,因為用工成本是要考慮的,老人家們一旦成為你的員工了,萬一病倒了,子女可是要按工傷處理的,有一件這樣的事情老鷹就頭大了。這個風險他這樣就可以避免了,聯系到高手再接項目,并且有聯絡員跟進催促進度,對客戶也是一種負責。對社區也是維護信譽。
+ n( J7 n1 u/ G/ A2 O$ @& d M+ l" k+ f7 C
我們不能指望一個沙龍能在市場上競爭什么,松散的沙龍是沒有可能性在市場上存活的。必須公司化經營,但同時不能背上很重的包袱,這樣才能成就一份事業。$ i/ w( A% H* j
/ G7 Z$ b: n% V5 Q6 T聯絡員是項目經理,是項目的第一負責任,高手是項目工程師。聯絡員可以選擇配合度高的工程師。有決斷權,報總部備案,受總部監督領導。; k$ z# Y J* O5 l
" X+ P1 ?$ g' B8 I4 c( i
這已經不是幾個熱心的人能成就的事業了,必須有紀律做保證的事業。這考驗著老鷹的智慧和資金能力。
0 x, r2 }* d1 E( r& Y3 {8 H, E4 }
% |+ C7 Q4 o! c7 S0 ~8 F! e剛畢業的大學生,誰不想干出點成績來啊。跟著高手干項目,自己也是提高。人脈資源也在豐富,都是財富,誰還和你計較工資那幾個小錢!
% c' Y' d: {" G. o
8 F3 m) T9 v" I1 s; U, X8 O+ A; c這是我的愚見。
) s$ y8 h3 `' f# z1 C* r. L; j& Q+ }, `3 a! D/ G- J9 O6 o4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