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工作了多年,現在回到老家工作。感覺整個經濟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和沿海地區比較起來,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個人認為以下因素制約著西北經濟的發展:
3 G9 h; d7 g G, B" s2 r1、政府的經濟政策不對稱。西部大開發喊了很多年,雖然有些鼓勵性政策,但總體還是被當作南方或沿海地區的資源地。自然資源的無償占有,人才資源的浪費等等。而南方或沿海地區可以有稅收、特區等傾斜性政策照顧。 " y' l! Z' P4 Z; Y" |
2、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導向偏離。地方政府在吸引投資的時候,強調的往往是旅游、歷史、國有大中型企業等特點,往往對投資環境、技術優勢、人力資源豐富等投資者關心的條件不夠重視。這些項目有利于政績表現,但缺乏對周邊經濟的拉動作用。舉個例子說,一個年收入3億的旅游景點,和一個年產值1億的生產型企業,哪個拉動作用大?從就業機會、吃穿住行、以及引起的加工、貿易、消費等方面看,顯然是后者。 * X/ H. Q* c' z; h
3、工業支柱的負擔重。西北地區有很多國家的支柱性企業。依靠低廉的職工收入來完成國家必需的研究、設計、加工、生產,按照法律規定納稅,勞動保障等,企業和職工都處在生存的邊緣,更談不上發展。 9 O, i) n6 c3 F/ I4 Y
4、觀念的落后,特別是時間觀念,供求觀念。長期的國企運作模式,缺乏對客戶需求的緊迫感。比如有些企業或人員雖然“下海”了,但還是國企的工作和生活習慣。 . ~6 [* z+ ^5 Z! S3 `9 c
5、腐敗現象嚴重。相信大家都注意到,越落后的地區腐敗的現象越嚴重,地方政府往往是集體腐敗,因此隱蔽性特強,上下一條鏈。常見的是揪住一個端出一窩。 7 `6 p6 B5 M a# m" ?
各位認為還有哪些方面,請補充。雖然我們位低言卑,但還是希望能引起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