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gfm1987 于 2015-3-11 18:49 編輯 F7 [* ?3 r8 L* X
; l; O( l3 E% v! N: \- U* [7 u) n
就這個質量事件,談談大家對此事件所體現的質量的看法。
: c+ K9 k+ ?2 a' z; E3 L2 ]2 l, g我司是做電機轉子的,最近遇到一件客訴投訴的質量事件。$ @9 T* K" }* [4 }0 Z6 n, h+ ^: N
事件描述:+ f/ {$ e* ]$ F$ O" T/ n
客戶提供給我司的轉子圖紙要求厚度30.7-31.9。而由于材料國標公差及沖壓出來的轉子盆型、轉子疊壓系數,我司實際生產的轉子厚度差異較大,有30.7-31.4之間,均有。有時候,發現轉子走下公差了,立馬通知生產線加厚一片,但是打著打著,厚度也會出現走下公差的情況,但是在圖紙要求范圍內30.7以上的,厚度一直穩定不了,這可能和料帶厚度不均有關吧,我司用的是鞍鋼 SPCC-SD t=0.8 。6 m& U9 s) ^0 p4 s$ D: w
這次,客戶投訴說,我司厚度偏小,實測只有30.55,通過分析發現,我司平日檢驗方法為未壓軸時的厚度尺寸,而客戶投訴的為客戶壓軸后的尺寸,兩者測量的方式就存在差異?蛻舫闄z我司在客戶處的庫存,發現未壓軸前的尺寸都是合格的,但存在走下公差的轉子,但符合客戶圖紙要求。0 T1 z: a* L9 F1 H
問題1:客戶提供的圖紙為未壓軸的轉子圖(未重點說明壓軸后的尺寸要求),厚度要求30.7-31.9,而我司提供的轉子,符合圖紙要求,只是存在少量走下限的轉子。
5 C5 a* ~' i8 n4 c9 H' R' P問題2:我司經過對比實驗,發現未壓軸和壓軸后,尺寸會減少0.15-0.20之間。剛好符合,我司走下公差的轉子,經過壓軸后,變成30.55的情況.3 Z! @( w2 ]/ M: ]1 ~
問題3:客戶投訴的為壓軸后尺寸不良,我司提供的為未壓軸前的合格轉子,兩者存在較大差異;
' @% C7 V7 e4 N1 S問題4:此事情為偶發時間,我司供貨很很多年,以前一直為此種狀態,客戶從未投訴,此次為,客戶處生產線突然停電" j, ~5 ? Z" N9 \. Z
其中有位檢驗人員,就測量了已壓軸后的轉子厚度尺寸一下,就發現一件厚度為30.55的尺寸,小于30.70,于是乎,就發生了投訴事件。(奇怪,他們以前不知道,壓軸后與未壓軸的轉子,厚度是有明顯差異的,30.7-31.9圖紙上未特別說明) r6 @, h1 o$ @7 e0 T4 q
我個人認為,我司生產的轉子符合轉子圖紙要求,尺寸并未超過公差范圍,客戶也并未特別指出此尺寸為壓軸后來控制,因此,我司不應該承受質量責任。
4 N7 L5 U/ M( l7 S& \$ t基于以上的情況,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h: B8 e/ @6 @$ w
補充1:因為客訴投訴壓軸后厚度偏薄,現在生產線控制走上公差,由于材料厚度極不穩定,同樣40片矽鋼片,同一卷料出現了32.00與30.7,差不多1片矽鋼片的厚度。所以,厚度的超出公差,減一片又會出現偏薄,不好控制呀。
+ O7 D/ W& m9 b7 l% C. T補充2:本款轉子厚度方向有兩處有要求,1A處為槽口端厚度(投訴的為槽口端,要求31.2+0.7/-0.5),另1B處為靠近內孔端厚度要求31.2±0.4. 按上公差控制后,目前的情況為,轉子厚度1A剛好31.9 而1B達到了32.00.經過全檢轉子尺寸,對比發現,同一個轉子1B處比1A處厚度厚0.15-0.20之間。生產線生產的產品偏厚的好多呀。真不好控制呀。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