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深圳,是沒有什么單獨的機械工業企業,這也是邁入這個新興的信息化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城市的一道門坎吧,你想,一個彈丸之地的小城市怎能容得了龐大的機械制造產業群?但是,為電子信息產業服務的機械加工群就有好多,2010年我曾去過一家企業,它是專門制造手機外殼的,光雕刻機就有近一百臺.另外,為機械工業的控制服務的企業,最大的有深圳市眾為興數控技術有限公司。
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歷經十年的發展,已經掌握了多項運動控制的關鍵核心技術,其中包括多軸同步控制技術,高速高精運動控制技術、基于總線的運動控制技術、人機交互技術、伺服驅動技術等運動控制平臺技術;包括在機床、噴涂、激光加工、切割、點膠、制刷、LED等的行業應用運動控制技術。至今,公司現擁有64項軟件版權及3項發明專利。公司擁有員工近500人,其中專門從事核心平臺技術的研究、應用技術的研究和產品的開發的研發團隊近200人。
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裝備是深圳未來產業的重要成員。以機器人產業為例,截至2014年,深圳已有機器人企業237家,產業總產值480億元,包括工業機器人企業192家、服務機器人企業45家,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根據去年底出臺的《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到2020年,深圳要建成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制造基地、創新基地、服務基地和國際合作基地,產業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并組織實施100個以上重大產業化項目,培育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企業1家以上,100億元企業5家以上,50億元的骨干企業10家以上,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快速成長型企業達50家以上。
近年來,通過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培育發展企業主體,加強產業空間保障,引進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拓寬融資渠道,深圳構建了有利于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其中僅在財政資金支持方面,深圳就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對產業進行大手筆扶持。自2014年起至2020年,市財政每年均安排5億元,設立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培育和引進、重點企業發展、產業化項目建設等。
所以說,深圳,在我國雖然不能和瑞士比,但在我國算是和瑞士造鐘表、造精密儀器一樣,稱得上東方瑞士、是一個無資源、地盤小的一個特色工業城市吧。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