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行業的成熟導致他的門檻非常低,現在隨便哪個學校的本科生,只要是機械專業的(不是機械專業有點工科背景的比較機靈的也行)隨便培養幾個月一樣可以熟練畫圖,和干了幾年的沒什么差別,頂多慢點。而現在一般的企業發展,機械工程師的工作做到這也就差不多了,頂多有些經驗的再去設計個新的結構,再或者校核個強度,對于一般公司的機械工程師工作也就是這些了,然而能勝任這些工作的人真的是一抓一大把,只要你有一些工科背景,成為一名機械工程師真的不難。感覺這份工作是不是跟說相聲的很像,誰都可以上臺來一段相聲,可是誰能說得好把人逗樂,那可就不一定了,可是能說逗不樂聽眾的不是相聲演員么,機械工程師也是同理。國內這種行業內的浮躁氣氛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想象,看到一臺設備,然后就逆向工程一下,改吧改吧差不多就拿出來賣或者申請個什么項目“騙錢”就OK了,可這里面的關鍵Know-how有人知道么?這個零件為什么要搞成圓的而不是方的有人想過么?對這些原理性的,物理層面技術的不重視就更進一步造成了機械工程師就那么一會事的印象。然而一個好機械工程師真正要做的并不是簡單的畫畫圖,標標尺寸公差就完了,一個好的機械工程師要綜合考慮全局,平衡各方面的需求,需要熟悉各交叉學科的知識,甚至要更懂,清楚的明白一個設備或一個零件的原理,這種交叉的深度搞到量子力學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以上這些才是一個好的機械工程師價值的體現。可是大部分公司是不會考慮這些的,而且一個企業運行,尤其是生產制造類的企業,他的成本很高,設備的引進會是很大一部分,因此也就不可能在人力成本上投入更多,所以你會發現國內的機械工程師薪資水平絕對是在中下游的。
& l% _& {8 B( W3 \! E
; I; f4 C2 }( q( n 所以,機械工程師這個職業誰都可以施展施展,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含量就可以混一混,搞到最后只能是想掙更多錢的換到采購、銷售了,其他的人只能是熬資歷了,美其名曰積累經驗。雖然經驗很重要,但是對于一個好的機械工程師來說,經驗絕對不是最重要的,因為那樣容易被經驗所禁錮,從而沒法走出思維定式,最終導致產品類型的僵化,失去了創新創造的機會。+ G( Q, v) \* O
3 g8 o/ B8 Q" W9 ^; Z! I 舉個小例子,我想大多數在制造類企業工作過的人,尤其是國企,大概都會有這種感受,一個零件準備從別的設備上借鑒過來,但是它的壁厚怎么定呢?決定不了?那就問一下有經驗的老工程師吧,結果給出答案是5mm,但是這個5mm哪里來的呢?因為他以前做個一個設備,相似的零件是4mm的,那5mm肯定是沒問題啊(那4mm的零件實際上很有可能是從別的設備上3mm扒過來的)。發現什么問題了么?是不是從始至終沒人從根上考慮壁厚到底多少合適,沒人在乎這個,為什么?因為麻煩,因為有別人的經驗在,不想多此一舉。其實,解決這個問題非常簡單,自己找出材料力學的書或者找個軟件,大概估算一下心里不就有底了么。說到底過分依賴經驗的后果就是失去了尋找事情本來面目的動力。
- z+ ^, a+ K0 P8 z0 a
1 C4 G' t* E, W 所以我認為一個機械工程師一定要多帶著“為什么”的心,多問為什么然后找到問題的根,我不在乎你是不是經驗把他搞定的,評判好壞的標準就是它有沒有道理,從根源上把問題解決就好了。也正因為我總是這樣追根問底,懷疑一切,所以也經常被人誤會,感覺什么事好像就你對,把別人想的都像SB一樣。但是想開了也就好了,因為我不迷信權威,我只尋找事實。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