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領先的機床制造企業德馬吉(DMG)近日宣布上海工廠停產,再次引發輿論對被稱為制造業之母的機床行業發展現狀的關注。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獲得的一份“停產公告”顯示,德馬吉上海機床有限公司決定,自2016年8月29日起,停止生產。按照法律規定,公司向員工支付勞動合同解除的經濟補償金。自公告日8月29日起,德馬吉上海工廠已關閉廠區。
第一財經記者聯系德馬吉機床上海有限公司副總陳飛,對方表示不便接受采訪。記者就此事致電上海松江區新橋鎮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單位確實接受了德馬吉機床上海有限公司與企業員工之間針對補償方案的調解任務。目前雙方正在繼續溝通中,而該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強調,德馬吉上海此次是停產,但不意味著關閉。 德馬吉是由德克爾、馬豪、吉特邁、森精機等四家著名的機床企業重組而成的一家國際品牌機床企業,其在全球擁有21家工廠,年產機床超過20000臺。德馬吉的用戶遍布中國每一個機械加工制造行業。 此次德馬吉上海工廠停產,外界普遍擔心這是否意味著高端機床和進口機床的好日子走到了盡頭。德馬吉在公告中表示,近年來由于國內外經濟增長趨勢的下滑,市場每況愈下,公司一直面臨低產能利用率、高通貨膨脹,日益增高的生產成本以及日益降低的市場需求等眾多嚴峻問題,這些問題已導致公司長期累積虧損。 德馬吉前高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機床行業境遇確實越來越糟,但這也并不意味著高端機床行業面臨著深重的危機。而德馬吉此時宣布上海工廠的停產,在該高管看來,并非外資機床企業在華的必然命運,而是對德馬吉合并整合之后做出的錯誤決策進行糾偏,是純粹的商業決定。 徠斯機器人(23.890, -0.13, -0.54%)原高級經理屠崴持同樣的觀點,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德馬吉正在調整中國在公司產業布局中的地位,德馬吉上海工廠此時停產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德馬吉逐步放棄了中國作為全球制造基地的作用,而是將中國重新定位為制造業市場。 不管怎樣解讀此次德馬吉上海工廠的停產,機床行業普遍處于低迷期卻是不爭的事實。而低利潤、高成本正是困擾機床行業發展的“死穴”。 有媒體曾在2014年指出,裝備制造業大而不強,利潤率太低,比如賣一臺機床幾千萬元,利潤才幾千元。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機床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機床行業整體只能處于低位運行狀態,市場競爭壓力持續加大,機床企業運行艱難。 從目前已經公布的半年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機床上市龍頭企業幾乎全軍覆滅,普遍虧損。其中行業領先企業沈陽機床(15.210, -0.18, -1.17%)(000410.SZ)上半年虧損4.44億,秦川機床(8.340, -0.02, -0.24%)(000837.SZ)上半年虧損0.55億,華東數控(13.250, 0.12, 0.91%)(002248.SZ)上半年虧損額也達到0.54億元。創建于1912年的長沙機床有限責任公司近日則在長沙晚報刊登新聞,宣布與全體員工解除勞動合同,更是引發機床行業震動。
行業處于低迷期,機床制造企業想要發展,除了自身加快業務調整步伐,優化資源配置,積極推進智能制造之外,還需要相關政策的扶持。遼寧省機械研究院原工程師邵佳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國家最近出臺與遼寧相關政策來看,未來針對機床行業任何大的改變,沈陽機床都是其中重要的著力點之一,邵佳麟曾代表遼寧機械研究院與沈陽機床旗下新松機器人多有合作。 雖然機床行業目前進入低迷周期,但是龐大的機械與自動化人才基數仍然是這個行業最大的財富。領英發布的《中國制造人才白皮書》顯示,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領英注冊用戶中與制造業相關六大類行業人才數目達到248萬,其中機械與自動化人才達到7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