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低迷為外界關注。近日相關報告顯示,房地產占上市公司收入至少一半。據中國經濟網報導,9月25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資本市場與公司金融研究中心發布《2016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盈利分析報告》。
報告指,上半年樣本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加3,046.46億元,如果考慮房地產行業景氣對于上下游產業的拉動,房地產行業對于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的貢獻應至少達到50%以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說,這令人很不安。
報告以2,271家2012年以前上市的非金融類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分析指出,上半年樣本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8,354.78億元,同比增加2.9%。
營業收入增長最為明顯的是房地產業、休閑和傳媒產業。其中,上半年房地產行業營業收入增加1,360.02億元,增幅為44.6%,增加額和增幅高居各行業之首,增加額占上市公司總體增加額的44.6%。如果剔除房地產行業,上半年營業收入僅增長1.6%。
報告預測,下半年上市公司盈利變化情況與房地產市場變化、PPP模式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展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傳導有密切聯系。
“如果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景氣度下降,且沒有其它行業發展替代房地產行業的角色,那么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相比去年同期不會有改善,甚至有可能出現下降……”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資本市場與公司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呂峻說。
據BBC中文網9月26日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Ken Rogoff)對BBC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減慢是全球經濟面對的最大威脅。
羅格夫表示,作為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引擎之一的中國出現災難性“硬著陸”的可能不能被排除。
羅格夫認為,“與官方公布的數據相比,我想(中國)經濟減慢的速度更快”。
他補充說:“看看世界某些有債務問題的地方,再看看中國。這些地方有信貸推動的增長,但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報導稱,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夫認為,“中國經濟如果硬著陸,這絕對是一個擔憂”。“我們已處于一個硬著陸的水平,我們擔心中國成為更大的問題”。
目前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并已暴露出產能過剩、房地產市場泡沫風險、債務危機、股市暴跌等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