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他們諾獎、圖靈獎獲得者的身份,去世界哪個國家不能養老?
. n" v. j. U& |1 k/ a
% O& ]& K4 v7 f( g+ `“圈錢”的說法就更搞笑了,如果他們打算在中國建個實驗室,不管多少錢政府都會買單,他們“圈錢”干嘛?
9 Z5 H! M5 a `- w3 h% a5 {& Z b) v7 r: V! ^
科學家拿美國國籍被說成“不愛國”,現在換成中國籍又被說成“養老”“圈錢”,這是要他們去火星的節奏嗎?: a1 s C) d0 }9 M5 e
7 d1 I* c' J0 h6 m* }
某演員結婚時,適逢屠呦呦教授獲得諾貝爾獎。前者花了幾億辦婚禮,大出風頭;后者辛勤耕耘、屢建功勛,卻默默無聞。于是網民紛紛評論“科學家比不上藝人”“一生努力比不上一場秀”等等,當時我這科研民工還小小地感動了一下。
A$ T9 B7 w' o+ k" ] w
" J* T; f& }) t$ _然而今天下午,打開關于“楊振寧教授、姚期智教授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的新聞和微博評論,滿屏的“養老”“圈錢”,我又被震驚到了。
" t0 n2 e7 @2 {/ L
2 ?' X+ ^* L; @9 L) j4 I" B中國多幾個楊振寧教授、姚期智教授這樣為全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哪里不好嗎?
0 m$ D& U% ^6 M9 b1 U2 _+ N$ Y- A8 u7 _0 i. `$ G4 ^
就算他們年紀大了,不能戰斗在科研一線,但他們作為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可以帶來諸如學術交流、合作、人脈等資源,可以帶動年輕人對科研的熱愛等等,那點“養老”錢簡直就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啊。
, u/ c! ]; G) ~8 @, J; o5 ]" j. G4 w
7 W. z' z' o& T6 |我個人巴不得世界所有的諾貝爾獎、圖靈獎獲得者都跑來中國“養老”呢。
4 W3 e9 Y( |1 i
, Z" A0 N; S; I I. S) Y0 m評論區中有位清華的同學提醒,年逾古稀的姚期智教授如今仍在科研一線,而且今天還給本科生上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7 y# C( q7 _5 ^! n2 n3 h' J
3 {2 D$ V. Y- @0 M, y4 ^姚期智教授在十幾年前就是清華的全職教授。“姚期智的全職回國,填補了國內計算機學科的空白:這不只是因為他無可爭議的學術地位,更因為在他所從事的算法和復雜性領域,當時幾乎還看不到中國國內學者的身影。”
! J3 `6 e5 t* z" T# Z7 `
+ ]2 | Y9 k$ w# _0 _. }楊振寧教授2003年就已回北京定居,從七十年代開始,為中美建交、中國的教育、科研等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8 ~: [9 ]3 v i2 g/ h y) Y9 o4 G$ y/ m& b3 X
然而,除了那段相差了五十多歲的婚姻,那些說“養老”“圈錢”的人,有多少真正了解楊振寧教授對物理學的貢獻、對人類的貢獻、對中國的貢獻?$ M" |/ H2 G* f) _! V, e6 K3 l0 B
% m! D$ t& K( P* a) W在如今各國的人才爭奪戰中,中國本來就處于弱勢地位。現在兩位世界級的學者放棄外國國籍加入中國,不管是為了葉落歸根也好,為了身后名聲也好,這都為國際頂尖人才加入中國開創了先例。
4 t* l$ u# a7 e& K1 t* E# @9 ^) `% n
正面典型一旦樹立,效仿者必定紛至沓來,這就是“風向標”的作用。7 G3 I% h5 O1 k/ Q6 ?5 f
7 g4 x6 x6 J0 v$ h+ G: }0 s0 c貞觀初年,在科舉發榜那天,唐太宗帶著幾個內侍悄悄地來到端門前,只見許多新考取的進士排成長長的一隊,一個接著一個地走了出來。唐太宗非常高興,對身邊的內侍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大唐盛世由此開始。' O1 L' g4 S; s* R6 ]- j/ N n
5 ~) v3 o+ H D+ m- X
人才之難萬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輕。
+ \& i e+ q/ P. e1 G& [摘自知乎評論,內容有刪減。
Z* D1 G3 z# }. J% Q4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