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帖,原文件名是:現在的大學生,真是讓人失望!http://bbs.cmiw.cn/viewthread.php?tid=64060&extra=&page=1,我思考了一下,覺得凡事無絕對,所以利用一點點職權,給加上了“個別”二字,就成了“現在個別的大學生,真是讓人失望!”(以下簡稱“失望”)。% w8 t4 m9 W6 C. B( ^: i
對著這帖,我思考良久,晚上跟帖發言,還是意尤未盡,覺得還是有話要講,就說說:現代社會應該如何客觀地對待將來的大學生呢?這個話題吧!
; d' @1 ?$ k" P$ g, J7 Y 不久前我看了一個廣東省高校校長的電視論壇,里面談到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及大學擴招的淵源,也很客觀地談到了由于這些原因,使得近幾年來,從學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的一些實際現狀,亦不否認有如“失望”一文所描述的人與事。(論壇還談到一個非常奇怪的事,原來最早提出大學擴招的,并不是教育部門,而是一些經濟學者和專家,一是為的是想法子掏老百姓口袋的錢,二是為了緩解當時的就業壓力。說起來都有點荒謬,哎!這樣的事我們就不去理論了)
) r7 F0 P1 U6 q1 G( a; k+ G. l 由于社會的原因,造成近年來畢業出來的大學生,被社會普遍持半否定的狀態,一是找工作難啦,二是到單位后得不到客觀的對待,動不動就被Fire。
+ S! R0 ]+ X# |# W/ y$ Y3 X" i 我在跟帖發言時,并不否認有極個別的同學如樓主所描述的一樣。但是我認為,即便如此,責任也不能完全推給他們,應該首先從我們(管理者、老行專)身上找原因。比如“失望”文中提到的組織紀律,那是否管理者的責任呢?我就認為絕對是的。因為人是你管的,他們這個樣子,就是你管理失當。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我們曾經就有這樣的例子,當年老外來人給我們培訓工人,過了一月,老外連連搖頭,說NoNoNo,問他是什么原因,也說是太懶散了。我們當時也是這樣給他說,人交給你了,怎樣教,是你的事,管得好,是你的功勞,教得不好,那我們就認為你沒有盡責或者沒有這個水平,將如實向你們的上司反映。哈!這樣一來,他傻眼了,急忙調整工作狀態。兩月后,首批合格的員工培訓出來了,經老外總公司來人監督驗收,合格,至今的幾位員工還在。如果當時老外一說No就Fire的話,那有還沒有今天的人才呢?: _/ H* I p0 C$ Q0 L. \* o4 k/ B
我在那貼上說了,在這還要多說一遍:請我們行業的老行專們,以多一點包容、多一分理解的心態,來好好善待我們未來的接班人。人的成長是有個過程的,不要指望同學一出校門就成了五星上將,還要在社會上磨練,如果一點機會都不給的話,動不動就Fire,那我們的企業還有多少人可用呢?% t; U4 y' |2 [9 j7 g
再者站在父輩的立場,我也認為要象對待自己兒女一樣來對待他們。真的,我也是這樣對我公司的新員工和大學生說的。既給他們學習的平臺,也給他們改錯的機會。做父母的,總不能為一點點小錯,就把兒女們殺掉吧!(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 X' m( B B" \6 n 畢竟我們已經在有幾十年的經歷了,還可以再有個幾十年嗎?擔子是始終要交出去的,如果每樣事情都用老眼光去看待、去苛求,第一對他們不公平,因為他們沒有經驗,很多事情都不懂。但這不是過錯啊!第二,這樣會制約了他們創新的積極性,這才是最為重要的。為什么現在很多人說,我們行業的的人只會在舊框框里打轉,我想跟我們以前所受的教育很有關系,師傅說一,徒弟不能說二。有名的綿羊般的教育,現在總不能叫他們重蹈我們的覆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