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了一些群鉆的資料,和朋友們共同分享。
中國人發明的"群鉆"絕技,讓大家了解一下
吳邦國委員長兩年前曾意味深長地指出:“現在我們的企業已經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是‘有米’ 難尋‘巧婦’。我國產業工人素質偏低,特別是技術工人短缺,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蘇州市的經濟發展很快,蘇州正在成為國內外制造業基地,但是隨著老一代技術工人的退休,許多制造業和加工業的技術絕技、絕活正在消失, “瓶頸”間題尤為突出。
為了克服“瓶頸”,把老一輩的這些技術和經驗傳授給年青的一代,代代相傳,蘇州市科學技術協會、蘇州科技人員服務網、蘇州市科普促進協會近年年來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今年5月22日和中核科技蘇州閥門廠又一起邀請蘇州市金屬切削刀具大師胡國強,到蘇州閥門廠進行了金切刀具先進技術推廣和現場演示的活動。
胡國強高級技師今年已是七十有余,但他仍然懷著一顆年青的報國之心,到處奔走,傳授自己幾十年積累的金切刀具的寶貴經驗。
他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在機械加工行業生產一線工作,60年代初從事金屬切削刀具攻關、創新和推廣至今,四十余年來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他所創新的刀具特點是:設計和制造樸實無華,以結構簡捷,使用方便,加工高效而著稱,能使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效益。他為有關企業進行刀具攻關80余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4項;為此,除得到市、省科技系統的表彰,還受到中國科協頒發的金牛獎。
2004年5月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蘇州市經濟貿易委員會、蘇州市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命名授牌為:“胡國強金切刀具技能大師工作室”。
胡國強大師講課首先介紹了刀具的理論和刃磨先進技術
為什么一根直徑24毫米、1100毫米長不銹鋼細長軸,有的車工兩個小時車不下來,而有的人只要十七分鐘就能按照圖紙要求車下來,關鍵是車刀 ,而一把車刀又主要是刃口的幾何角度。一把車刀六個刃面有幾何角度,但是一般人只重視三個刃的角度。胡國強詳細講解了這六個角度。為什么有的車工工件表面粗糙度達不到要求,或者進刀量小,主要是刀刃的幾何角度不對。胡國強強調了油石在刀具刃磨中的重要,有的企業技術人員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油石。有的企業的砂輪刃磨間目前仍處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臟、亂、差的滯后局面。“磨刀不誤砍柴工”。有的車工用很少的時間磨車刀,結果是廢品一大堆,有的卻要用很長的時間磨刀,結果是事倍工半。 車工最怕加工細長孔,特別是盲孔。一般要經過車、鏜、鉸,胡國強只要一鉆一鉸兩道工序。胡還介紹了他發明的浮動鉸刀,鉸刀柄可象萬向節一樣轉動,作柔性連接。車盲孔重要是解決排屑問題,排屑也只有用鉆頭的刃磨幾何角度來解決。 接下來胡國強大師重點介紹了“群鉆”。
鉆頭可以說是機械加工中,使用頻度最高,應用面最廣,品種規格最多的刀具了。別小視一根小小的麻花鉆頭,在它的刀刃上卻蘊蓄著深奧的學問和科學原理。
從商店里購來的麻花鉆,其實是廠家規定生產的一種標準鉆頭,而面對日新月異的各種特硬、特軟、特軔、特脆、特粘、特厚或特薄的黑色、白色金屬及非金屬材料,用這種標準的麻花鉆頭是根本無法按要求去鉆削的。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倪志福為首的年輕技工們,踏上了鉆研刃磨麻花鉆頭刃型幾何形狀的征程。經過十余年的艱難探索、試驗,一種命名為“群鉆”的高效鉆頭形成了。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刀具剛一問世,便受到了全國廣大機械工人的歡迎。
它主要特點是,當大家使用同一支標準、規格的麻花鉆頭,在相同的工作條件下,由于鉆頭切削部形的幾何角度刃磨的不同,所產生的加工效率各異。而刃磨成“群鉆”刃型的鉆頭,與其它標準的麻花鉆頭相比,不花錢就能立竿見影地提高鉆削效率5-7倍。因此,在七十年代,就曾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地推廣這種高效的特種技能。
不久,這種能見實效的獨特技能,曾一度受到歐洲各國的覬覦。由于各種原因,這一技能從八十年代便逐漸淡化,直至現在各機械行業的中青年技工們都不知道什么是“群鉆”了。
胡國強大師大聲疾呼:“群鉆”是我們中國的國寶,是中國特募寄埽衷諞訓攪司趾褪Т牡夭健!叭鶴輟鋇姆⒚魅四咧靖#昵白ソ羯昵肓艘幌罟易ɡ綣儼簧昵耄鴕煌夤飼廊チ恕?lt;br/> 說起“群鉆”還有個小故事:1951年抗美援朝在朝鮮戰場上,美國的一種坦克鋼板不算厚,但是炮彈和穿甲彈卻打不穿。為了獲得這種坦克鋼板,志愿軍犧牲了7個同志繳獲了一輛坦克,要化驗鋼板元素就得在鋼板上鉆孔獲取鋼屑,這個任務落在了倪志福身上,上級要他在三天里鉆出50克鐵屑。開始無倫怎樣鉆頭都打不動鋼板,不是打滑就是燒掉刀刃,后來他在普通麻花鉆的刃口幾何角度上動腦筋,結果在鋼板上鉆孔成功,取到了鐵屑樣品,化驗出其中含有硅、錳、鈦等元素。在這以后,倪志福不斷研究鉆頭的幾何角度,發明了“群鉆”。
“群鉆”50年代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一次在當時生產鉆床有名的捷克斯羅伐克的比賽震驚了全世界,比賽是用Z35搖臂鉆床在80毫米厚的45號鋼板上打孔。先由捷方工程師操作,走刀量為0.4-0.5,他們認為已經是非常快了,接下來由倪志福用“群鉆”演示,走刀量為1.1,外國人還以為倪志福是不是搞錯了,結果“群鉆”大顯神威,鋼屑象筷子一樣飛出,工時提高2-3倍。外國人簡直不相信鉆頭材料同樣是W18Cr4V(一種鉆頭材料牌號),后來倪志福用捷方的鉆頭重新磨出鉆頭刀刃打一個孔,一樣提高效率2-3倍,他們才心服口服。
胡國強大師特別強調了刀具“材料”是生命,而“幾何角度”則是靈魂,相同材料的刀具,只要改變幾何角度,就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他指出“群鉆”有著很深的科學原理,比較了普通麻花鉆和群鉆“尖”、“刃”和“角”的不同:
| 尖 | 刃 | 角 | 總數 | 普通麻花鉆 | 1` | 3 | 4 | 8 | 群鉆 | 3 | 7 | 11 | 21 | “群鉆”增加“尖”后形成多道箍,卡住工件不易偏移,保證了鉆孔精度,同時減少了橫刃的阻力(外圓前角大,鉆心越小)。有一家金加工企業加工45鋼法蘭,打一個45毫米穿孔要三道工序:先用18毫米鉆頭鉆,再用35毫米 最后用45毫米鉆頭打,還需要用兩個人,工效極低,后改用“群鉆”只用一個45毫米鉆頭一次打孔成功。而且走刀輕松,可以減少一個人,工效提高5倍。
“群鉆”刀具刃磨是一項手工操作的技能。胡國強現場演示了“群鉆”刀具刃磨并進行具體指導。
在演示培訓過程中,胡國強大師對從未學過這門技能的學員,一個個手把手地在砂輪機上傳授“群鉆“刃磨的各項要領,年輕的技工們也極其認真地學練,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在刃磨訓練的過程中,當初見成效后,在車間中引起了震動,大家都希望能盡快地補上這難得的一課。這一技能,在各機械加工行業中,都是屬于零成本、高效率而實用面廣的高技能,應該盡快地將其扶植和推廣開來。
近幾年蘇州昔日曾名揚天下的的刺繡、緙絲、玉雕、漆器、古建、園林、年畫、樂器等等,逐步得到了重視和傳承,但是,還有過去蘇州的精密儀器、光學產品、電子、機械等行業在全國都有過輝煌的歷史,也是藏龍臥虎,能工巧匠輩出,高招絕活暗藏,,這些技術并沒有得到更大的重視和傳承光大,這些能量如能得以充分釋放,將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生產力。 讓各種實用技能盡快地在各工礦企業開花結果,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各種絕技絕活代代相傳。
群鉆的顯著特點:
三尖七刃銳當先、
月牙弧槽分兩邊,
側外刃再開槽,
橫刃磨低、窄又尖。
群鉆優于其它鉆頭的原因:
標準麻花鉆60%的軸向阻力來自橫刃,因橫刃前角達-60°左右。“群鉆”把麻花鉆橫刃磨去80%~90%,并形成兩條內刃,內刃前角由-60°加大為0°~-10°,從而使軸向阻力減少50%左右,進給感覺特別輕快。
群鉆再外直刃上刃磨出月牙槽,從而使分屑更細,排屑更流暢。鉆孔時產生的環行筋,有利于鉆頭定心,保證鉆孔“光”和“圓”。其鉆矩降低30%左右,所以它可以用較大的進給量鉆孔。
外刃鋒角135°,內刃鋒角120°,鉆尖高0.06d,使它同時具備優良的鉆薄板性能。
由于切削阻力小,定心準、穩,所以特別適合在手電鉆上使用。
航空鉆歷來是十字刃磨鉆型。改成十字刃磨加月牙槽的多刃尖鉆型后,不但可以保留原鉆型的切削輕快、排屑順暢,適合鉆多層薄板的優點。而且定心性和鉆孔質量優于傳統航空鉆。
大螺旋角拋物線槽型深孔鉆(又稱:蝸桿鉆頭)刃型為十字刃磨,增加月牙槽后,更有利于分屑、排屑,深孔更不宜偏斜。
2008-3-2 10: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