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oveskycc 于 2017-11-5 14:03 編輯
8 c- `8 m1 L- [! W$ B
: d, E/ @& ~! E) H 剛剛加入機加工行業,學習的東西太多,到這個論壇,看到很多老前輩和年輕后輩的發言,我也結合自己談談看法。
! Y' |5 D' q* a+ \9 L2 E, H# f
! L% E+ A; m. @. ` 我們廠情況:典型的家庭式作坊,老板從工人開始辛辛苦苦一步步干到現在,做的東西很低端,質量只能說還可以,因為做OE,配套的都是國內外的知名大公司,所以訂單穩定,發不了大財,也餓不了肚子,沒進入這一行之前我也實在很難想象那些高大上的品牌居然某些部件會來自于這個不起眼的小廠,所有的溝通只在老板自己和兩個即是員工又是管理者的老伙計經理主任之間進行,當然忙的時候老板也要干活,真的是汗流浹背的干。管理上也是粗放型,從來不開會,老板給訂單給車間主任,然后安排生產。員工三分之一都是50歲以上的大叔大媽,大家也沒有太多交流,最多中午吃飯湊一桌的時候說兩句。
8 ]2 { F, w" _3 H# ~
c% j6 z! S: ~/ d 我剛來真的是兩眼一抹黑,總覺得很和諧又好像哪里不太對?赡苷娴氖菦]見過這種工作關系的,有點類似老國企大鍋飯,仿佛一下從現代社會進入原始社會,平均文化應該就是初中左右吧,Wifi如果出問題廠里人是不會搞的,都要等著電信的人來搞,大家除了干這個產品也干不了別的了,出了問題也是老經驗,老經驗解決不了就算了,看書查資料上網找方法就不要想了。最開始真的是看什么都不順眼度日如年,現在習慣了開始慢慢磨合。. c% P3 D" y/ W' d( @; \
1 K% O* ]+ ?/ C3 U* A 新老關系歸根到底是思路思維的相互磨合過程。3 [- r0 u) T8 x) i+ h
其實換位思考自己在家里就明白了,父母兒女現在能夠聊到一起嗎?既然自家人都聊不到一起,何況對外人,所以很多不理解也正常,只能說對老一輩要尊重。什么是思路的不同?比如我們廠買設備,老板自己苦思冥想一番覺得哪里好像還需要一個設備,于是找了所謂自己朋友的朋友,朋友來拍著胸脯說沒問題,或者打幾個本地設備生產廠電話報個型號然后就可以敲定設備進來。在老板以及周圍同行看來特別正常,但是在我們這樣年輕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你網上買件衣服還要多溜達一下,買個10幾萬的生產設備比買白菜還簡單,萬一沒用或者用幾個月不適應就只能當廢鐵賣了,真的是拍腦門子自己想。不討論誰對誰錯,我當時說不是說不買,而是這個設備為什么買,怎么買的問題,首先這個設備是放大工序還是縮小工序,然后會增加多少成本,這個計算好了再討論下一步怎么買不讓廠里來承擔可能的風險。就這樣和老板杠上了,我被第一次批判說做人不能太斤斤計較,要大氣,我當時直接感覺就是秀才遇到兵進入外太空 呵呵~~~第二次和所謂的經理吵,老板想買加工中心,因為客戶說加工中心做東西快,老經理反對說做東西慢,老板也不知道是快還是慢,大家可能覺得看看不就明白了嗎,對不起,他們連看都不去看的,這么多年和上海這么近各種展覽會從來沒看過,就是憑著自己二三十年的認識在埋頭苦干,然后我搭了一句,既然有人說快有人說慢,那么肯定當中是有原因的,而且現在技術發展快,再說了,生產也有安排的合理化。。。結果不出所料,我們懟起來了,因為老經理覺得自己老江湖有什么沒見過的,而我覺得既然客戶都這么說肯定有原因的,看看又不少塊肉。。。我的第一感覺是這么多年下來思想已經固化。再比如,有一天早上車床總是一會兒好一會兒不好,這位老經理跟操作工小姑娘說你沒有把工件夾緊,小姑娘快哭了,最后我和質檢的去發現錯的件總是要么差5絲要么差10絲,我說車床的原因,可能是天氣突然冷了沒有熱車,多開一會兒再做,要么就壞了需要修,雖然我當時還不懂這些,但是最簡單的思維,如果沒夾好,不可能每次都差得這么準。
Q# d& j3 f' \1 A$ m# E2 C, m6 `7 }5 O5 A* w0 l) j
這種工作上的摩擦太多,總結下來就是老一輩認為年輕人懂個屁,我們這么多年不是這么過了,年輕人覺得連個掃碼都不會的人知道現在社會進步成什么樣了,不過我們也就是停留在工作上,不會有什么仇怨,可能大家都習慣了,反正混日子哪里不是混。我說這些也不是說年輕人一定對,只是希望能夠理解這種思維習慣,就好比別人把東西放在你面前,你偏偏說不可能,遇到我這種急性子真的覺得火大,好歹試試看啊親
9 X, [. U/ c# d0 M/ ?- k4 O
8 S- s3 B' }% e# o m: Q
, ~0 b: P; D% {, I0 K+ V
: \! e! _: o! B* O+ D3 y0 J1 _# D6 {* @, m6 C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