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師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如何讓自己增值,或者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事業工資等更上一個臺階呢?
- U. T- l2 D) `# w% S8 S* H+ `, A b4 e% Q
機械分很多行業,設備只是其中的一種,而專機又是設備行業中比較“活潑”的一種。即便是在專機的行當中也分很多種方向。# `' M5 ]; B4 y+ s
6 C, ]# p+ _ z% ]* {
下面來探討一下如何自我提升:: e E& p/ W9 m/ E; l/ @
! ?1 M% n9 e1 K9 K7 T9 T
1、敢打敢沖的勁頭有沒有?
" M( g( {% B" Q, o9 `0 C1 X
3 |2 m/ W$ X5 c1 s: f% @熟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句話我覺得尤其適合剛從業的同志們。年紀越大,反而顧慮重重,年輕人想出頭,不拿出點狠勁來是不行的,因為你不能跟老師傅比穩定、比耐性、比經驗、比技術,那你只能比誰更敢沖!!我剛參加工作2年的時候,公司接了一個300多萬的項目(單機),原本是給一個老工程師做的,但剛開始談方案,便離職了,接下來公司依次詢問了5、6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卻沒一個人敢接手,這種情形下,才輪到我頭上了,我能不心虛嗎?總工找我談話時,滿是鼓勵,說他在后面撐著,不要怕。我咬咬牙接了,費時一年半,項目才做出來,還不是很完善。如今回頭再想,如果不是當初有這個項目打出名堂,只怕......也沒有只怕了。如今我也30好幾了,去年來一個新公司應聘總工程師到時候,面對的都是四、五十歲的老師傅,拿什么來跟別人比?經驗?技術?總不會是因為我年輕吧?后來才知道出了工作經歷,還有我和老板的一句對話:“我就是想做這一行,想在一個新的地方印證我的能力,等到退休,能有一件事,是值得我回憶的”7 g# _) [% J3 Y c0 D
3 _+ q9 t8 O8 g) {. P, J& f2、思想決定了境界,技術只是一種手段( f7 ^% d4 |+ W' l0 e
# g9 K6 {: S' Y/ n8 X/ K
有人老是糾結技術有多好,這是片面的,畢竟人是一個綜合體,技術只是你能力的一部分。在我還是以個技術員的時候,部門經理居然是一個搞銷售的轉行過來的!!你信嗎?很多人不服氣,但我服。人家能坐在那個位置上,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而且是至關重要的能力!!而你我恰恰欠缺。欠缺不要緊,要緊的是還鄙夷的不屑。有時候,你想做什么,比你能做什么更重要,尤其是你在面對漫長的人生時。具體到設計上來說,我總是鼓勵技術部的同事,爭取在每個項目中都做出自己的特色,這些特色才是你的想法的體現。一味的盲從,會讓你始終被前輩的身影遮擋,結果就是你做了很多,但由于跟前面的設備類似,全被忽略了。核心的部件不敢動,在外形上做做文章也行吧?為的就是讓人贊一句“恩,這個地方弄的還有點意思!”; P# Q* q8 Y( f" `& b9 T" U
! P# x0 ^9 C' N7 c. ?
3、制作自己的“名片”7 [( C# ^6 J) Q! X [4 s" v% j
, ~: y' ~% g7 H
這個“名片”不是一張紙,而是你的典型設計,一臺設備,能有足夠的分量,突破重圍,讓人看到它就想問:“這是誰設計的?”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實力,也需要機遇。用你的實力去抓住機遇,打造自己的這張“名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做別人不敢做的,是條既風險又快捷的道路,如果你還年輕,放手去做吧,失敗了就唱“無所謂”。在我原來工作的單位,技術部的人以有外號為光榮,例如“陳疲勞”(代表作:伺服疲勞試驗臺)、“數控劉”(幾乎囊括了公司的西門子數控專機)等等,但凡公司要上類似的項目,那都是首選,何其重視!! V) B# _3 Z ]+ W d6 [
7 W% {6 S5 o3 N2 e# F/ U
4、人際關系的處理
! O; H8 N" q2 n+ m( k
! I" ^& S, f% d有一次,和客戶的老總一起出差去韓國,他問我,你年紀不大,煙抽的不少啊|(一天一包)。我說:“本來是不會的,可為了項目學會了”,他很好奇,我也不抽煙啊,一樣工作。我道:“公司那么多項目都在做,采購的、裝配的,做誰的項目不是做,我想保障我的項目進度,就要去四處游走了!煙是個廉價又有用的方式,很快都成自己人了”。在這里要說一句,人際關系,不僅包括公司內的,還包括供應商、客戶等。
1 w# J# `+ `6 h$ U) d1 ~+ Y' [. x8 \9 i
5、優秀的團隊才是你出成績的核心問題; Q( A* p$ z% o. _1 F' G6 E6 s( f2 n1 j
8 I1 B5 K$ `* D這個問題最后說,不是不重要,反而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固定的搭檔,那么你一定要珍惜這個財富。細心的培養你的團隊關系,包括設計搭檔(電氣or機械)、裝配鉗工、裝配電工等。我還在做技術員的時候,公司是按項目發獎金的。有一次,一個項目獎金下來了,我作為項目經理拿了2萬多,電氣拿了一萬多。后來知道裝配工只拿了3000多和2000多, 我就和電氣工程師商量,請他們吃頓飯,席間各自拿了1000多做為私人獎勵,分給裝配工。按理說,我可以不給,但我覺得給的值,該給!不能讓跟著我的人吃虧啊!那一年下來,我是公司拿獎金最多的,和我搭配的電氣第二(甚至超過了其他項目經理),裝配組,我們的搭檔也都排前三。還有一次,半夜總經理給我打電話,說:11點半了,我都在陪著你的項目加班,你倒好,自己跑回家了!我笑著說:老總,別操心了,我的隊伍知道該怎么辦,也絕對不會因為我不在就干不好事!第二天一早跑過去,就遭打趣“這飯你得請!”“那是必須的!”這情形,都快趕上和諧社會了! C# |( i5 c* e E% v5 I
" h; j2 A& l$ A
總結一下:* j4 M0 m2 |7 S4 j$ l& v: n! y
! }. b+ s8 `) D# p2 P1 M/ K
給自己增值,是件長久的事情,且需要有規劃!單一的技術流不是我所主張的,因為這樣增值不夠快!你想得到的位置越高,就越要提高自己增值的速度!就好比很多國家干部在一定年齡前沒達到一定級別就會轉退一樣,專機行業的兄弟姐妹們,控制好自己的年齡表,讓它在最精力旺盛的階段,爆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