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抽空捋了一下工廠生產成本的核算過程,流程如圖:
; P5 {; Z. {5 ~% \2 a
5 q8 { o. G2 K) l( F7 v
1、首先是根據原材料的入庫數據(入庫數量、入庫金額)、期初成本(期初數量、期初成本金額),和期初在制品成本(轉化成材料后的數量、成本金額),計算原材料的當月期末成本單價。這部分原材料的來源是有價格的采購入庫和期初的庫存,所以通過采購數據和期初庫存就能夠計算出期末成本單價。 & D% v. ?8 w2 t7 D/ \
2、系統中還會存在沒有單價的原材料入庫數據,可能是生產退料,如果是沒有入庫單價的入庫數據,那單價就以第一步計算出的成本單價為標準,計算成本。到這里,材料成本就都可以計算出來。
. e# [9 q- x: W4 t5 x) k$ D
3、核算自制的半成品和產成品的生產成本,這部分生產成本不僅僅是材料費用,還包括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分三步:
9 ]$ l! c7 K6 e+ e' u5 r% Y
①根據自制半成品、產成品的當月入庫數量、額定工時,分攤直接人工、制造費用,先計算出當月入庫半成品、產成品的人工和制造費用。 / G2 `# Z3 l9 ~( d7 s5 `
②計算(材料全部是原材料的這部分)產品的材料成本,再加上分攤到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算作這部分半成品或者產成品的總成本。
% I; v6 \6 x- n8 t
③進一步由下往上,逐層計算(領用材料都有成本價了的)半成品或者產成品的成本,如果發現其中有半成品是外加工的,還需要先計算該外加工產品的成本(方法在第4點),再回來計算自制半成品或者產成品的生產成本,直到計算完所有自制半成品或者產成品的生產成本。
* a! T# Q3 u+ k$ L
4、核算外加工產品的成本,根據外加工發料的綜合成本和加工費,就可以核算這部分外加工產品的入庫成本金額。
+ z; M1 A7 |9 J$ a
5、如果有銷售退貨的,如果錄入了單價,就以錄入的為準,否則就用當月該產品的生產成本為準。如果當月沒有生產入庫,需要指定成本價。
* Y$ `4 X8 i& D1 U! y, \: |
6、有了生產成本,那當月的銷售成本和存貨成本的計算,就比較簡單了。
: Q6 X* {: m) b
材料消耗成本分攤到入庫產品的過程需要有正確BOM的參與,如果實際材料消耗比理論消耗(根據入庫產品倒推的數據)不一致的話,以實際消耗材料數為準,需要把差異部分分攤到用到該材料的產品上。 2 Z' c* q3 n# E1 J1 U9 \
核算整個生產成本,過程還是挺復雜的,工作量也很大,對平時的業務要求也比較高,外購和自制,即使是同型號產品,系統內也要區分。
5 l! M: b3 c6 k
如果一個工廠,每個月月底能很快算出基本合理的生產成本,整個企業的管理,應該說已經挺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