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水,直接干貨。 1. 工作原理: 以下圖為例,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眼熟,沒錯,就是伯努利原理。利用左側壓縮空氣的快速氣流,將真空口的空氣帶入到擴散腔體,沿擴壓器向外排氣,此時真空吸入口的大氣壓就會下降,形成負壓,也就是所謂的“真空”。 當然這張圖畫的也只是個示意,氣體流動方向也不可能這么簡單,但是對于真空發生器運用的原理方面,是ok的。 2. 作用 給末端真空執行器提供真空壓力。 3. 分類 百度出來的文獻和各種資料,主要是根據參數來分類,分為三類:亞聲速噴管型,聲速噴管型,超聲速噴管型。然而市面上見到的真空發生器,一般都是超聲速噴管型,其原因就是,超聲速噴管型的真空度更高。 市面上各大廠商的真空發生器分類,主要是根據用途結構來分,基本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級,一類是多級,兩者各有優缺點。 多級型:真空度較高,流量較小,真空口壓力大,真空吸重物的可靠性較高; 單級型:真空度較低,流量較大,真空口壓力小,真空吸略有漏氣的產品,可以滿足要求,例如凹凸不平的PCB板,筆記本中框,紙盒子等。 4. 使用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真空發生器是吸盤等末端真空執行器的必要原件,一般安裝在吸盤之前。 根據原理,我們可以理解,真空發生器真空口離吸盤越近,吸盤響應時間越短。因為可以想象得到,吸盤到真空發生器口的那一段管路中空氣,離得越近,體積越小。所以,安裝一般離吸盤越近越好。 5. 選型計算(僅供參考) S = 2.303*(V/T)*Log(P1/P2) S: 真空流量 (L/min) V: 吸盤口到真空發生器的總體積 (L) T: 到達最大真空度的時間 (Min) P1: 初始大氣壓強 (Bar) P2: 最大真空度(Bar) 注:具體參數,數據什么的我并沒有列舉,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各家的真空發生器材質,長短等都各有千秋,隨便提哪家都算打廣告,甚至我怕說我侵權。 如果各位對這玩意感興趣,不妨去各大供應商的官網上去深入學習,我上面講的只能算是基礎知識吧。 諸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