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iyusheng 于 2023-5-3 10:49 編輯
4 J( ~8 q; ?, o% J1 S2 z! C* S8 g1 m! u# Y: n) s$ h
獲取利潤是企業的天職,只有不斷地盈利企業才有存在的正當性。再者,盈利的企業才能保持或激發內部員工的士氣,讓經營正向循環。企業可以短期內沒有熱錢,但長期虧損的企業一定無法存活。
% b, J g7 ` a* i; u: `
那么農機企業該怎么做才能增加利潤呢?隨著農機行業由俯首可拾的暴利時代進入“攀巖模式”的微利時代,增加利潤,對于農機企業,尤其是對中小微企業尤其重要。那么話說回來,農機企業到底怎么做才能增加利潤呢?
# M( J$ ~' M4 \' q9 b7 s
一、占據優勢生態位
+ F3 j/ |/ Q/ Q1 I) G生態位來源于進化論,說的是一個生物體在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占據的地位,任何一個物種都有屬于它自己的位置,當兩個生物利用同一資源或共同占有某環境變量時,就會出現生態位重疊。由此,競爭就出現了,同時生態位也有優劣之分。
% d$ T, K9 z8 G0 d( U
“男怕入錯行,田怕嫁錯郎”,這里的行就是生態位。如果你從事的是金融、通訊、軍工等行業,大概率是要比農機行業的利潤水平高,因為你處于相對優勢的生態位。
; j a$ f3 M P M! ^; l( B
在農機產業鏈中,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利潤率水平也是不一樣的。通常情況下,零部件制造(毛利率20%~50%)要比整機生產(毛利率15%~40%)利潤水平高,而整機生產要比農機流通(毛利率5%~15%)利潤水平高。如果把不同的環節看成不同的生態位的話,不同環節企業的盈利能力是不一樣的。
1 y/ ]8 c; T; X3 n0 k2 h) v
就是在整機制造環節,不同農機的毛利率水平差距也很大。如沃得農機2021、2020、2019年和毛利率水平分別 為27.62%、31.45%、30.62%,明顯高于同行。筆者對此的解釋是:沃得主營產品結構中聯合收獲機占比超過70%,該類產品毛利率較高。
" Q u0 h R5 j: G$ x2 }" Z) C
大家都知道沃得的主營業務是全喂入水稻聯合收獲機,可見在拖拉機、水稻聯合收獲機、小麥聯合收獲機、玉米聯合收獲機等大類農機中,水稻機的毛利率要高于其他的品類。沃得恰好占據了這個比較有利的生態位,所以沃得的毛利率就比較高,當然利潤也高。 , {+ P" t! J5 q+ r. y& l
可見,企業要盈利關鍵是要讓自己處于更加有利的生態位。如果位置對了利潤自然就高,如果所處的位置本身就是低利潤區間,企業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掙個辛苦錢。 7 O$ T: \ ]3 d3 F" d* t/ q+ h
二、絕對的銷量產生絕對的利潤 0 }4 H0 k3 f9 E, M$ s T& t
利潤=銷售數量×單機毛利率-總成本。 這是最簡單的利潤公式,假若毛利率與成本都不變,決定企業利潤高低地就只有銷量。這是工業化大生產真正的核心底層邏輯,當然也會出現規模不經濟的現象,但那是另一個層面事。規模不經濟不是利潤與規模的公式不成立,而是企業管理水平跟不上罷了,所以并不影響利潤公式的正確性。
% Y7 U$ p' [9 k' k1 y5 d
用通俗的話說“絕對的銷量產生絕對的利潤”,因為企業實現了規模效應之后 ,每多生產一件產品就會攤薄土地、人工、設備、管理等成本。等這些成本的購置費用全部分攤完之后,理論上講企業每多生產一件產品就會多一份固定利潤。所以,產銷量越大利潤就越高。某種程度上講,企業的利潤取決于產銷量的大小。 2 y+ q- R @& g1 g# F; B! }
道理不用多講,只要農機企業的產品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就要加班加點地多生產。即使是產品銷售不通暢,企業也得讓銷售團隊盡量多的賣產品,產品放大公司庫房只是成本,產品賣給用戶收了錢的一剎那才變成了商品。只有商品才能產生利潤和剩余價值,才能讓依附在商品上的人類的勞動成果轉化成金錢。 0 a3 Q7 F4 ^5 |, W% ?- k
大道至簡!不管有多少理論,但企業賺錢的唯一辦法就是多賣產品,只要是價格比成本高,每多賣一件產品就多賺一份利潤,絕對的銷量產生絕對的利潤。 & J+ K, u8 {1 ]' p! r6 m1 M
三、做更賺錢的業務,賣更賺錢的產品 5 \1 \( s& z6 ?0 H! b" U% @" e2 ^
再次利用一下“利潤=銷售數量×單機毛利率-總成本”這個公式。 9 I r+ z C6 y$ ~0 U
經銷商在經營中一定不要忘記這個利潤公式。從2015年起,國內的農機細分行業就陸續進入了存量市場階段,所以無論是什么農機,增加銷量難度都很大。在不考慮成本變動的情況下,要實現利潤的增長,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每一件產品的毛利。賣得貴,銷量不下降,利潤就自然增加了。 % V; N3 B# S6 {% K4 Y2 U$ S. s# K7 P6 j
所以,在存量市場里,利潤公式會簡化為做更賺錢的業務和賣更賺錢的產品。這其實是經營良性的公司和一般公司的根本差距,好公司總是做有意義的事,而孬公司總是在瞎忙活。 ' X5 y |4 R+ s
做更賺錢的產品就是提高產品的毛利,那么如何提高產品的毛利呢?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可以這樣干。 ) T3 T* W& L8 o; w; Z) z! ^
一是通過推出迭代、升級的產品借機漲價。這就是所謂的新產品漲價法,這種新產品可以是“新瓶裝舊酒”式改良版本的亞新產品,也可能是經過無數次迭代之后由量變到質變的真正的全新產品。 " W( b+ X0 M( d# l3 s( @; a9 T. j- z& h
二是推出全新型號、配置的新產品。比如180馬力的拖拉機,原來是梭式換擋變速箱,現在推出一款動力換擋的,這是真正的技術進步,是可以對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等進口產品形成替代的。這種產品肯定有理由賣個好價錢。
& ^7 u, a& c: j
三是創造全新的品類。這就是真正意義地創新了,如國外有企業推出的梁架式拖拉機,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拖拉機設計理論。企業創造全新的品類,且能迅速地量產和保持競爭優勢的話,這個公司就有市場的定價權,也能獲得超出行業平均水平的利潤。 7 ~! F9 E0 A* ^& i! w6 }2 \+ Z: ^
三、加強內部自制 : P- w7 ]# S6 _& h4 X* Q! Q
沃得農機2021、2020、2019年和毛利率水平分別 為27.62%、31.45%、30.62%,一拖股份同期為14.28%、18.82%、14.82%。 # k" n# m& L/ ?% `# L8 s
一拖股份、沃得農機的毛利率水平要明顯高于行業絕大多數的農機企業。一拖股份主營產品為拖拉機及柴油機,其主要原材料發動機自制率高,降低了拖拉機單位成本,使得毛利率偏高;沃得農機生產用原材料中,除發動機、輪胎、履帶外購外,其他零部件自制率較高,整機成本較低。 ) _( O U8 s, k$ D0 p+ q3 y
沃得和一拖的確是以內部自制為主的農機生產企業,這兩家企業中,一拖能自制發動機、車橋、變速箱、駕駛室總成,其中發動機、車橋是真正的自制,也就是齒輪、傳動軸、殼體等基礎部件是內部自制的,如齒輪的下料、鍛造、車、銑、刨、磨、酸洗、磷化、熱處理、精加工等工序全部是內部完成,加工成完品后送到組裝線上組裝成整機。很深的自制能力,一方面是把質量控制放在公司內部,也就是即使是產品有質量短板,企業也會知道問題點隱藏在什么地方;另一方面是把零部件的利潤留在企業內部,可以拉上企業的利潤鏈,增加利潤點,增加整體毛利。 # p9 x4 d( T7 l. v4 B) J, Y; r
籠統地說,加強內部自制可以增加企業毛利空間,但又不能太絕對。一方面是企業要平衡好零部件自制和外購的比例,該自制的自制,沒有必要自制的外協;另一方面是要根據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來部署,如在培育期和成長期,企業的銷量十分有限,產銷量無足滿足購置的機器產能,這個時期自制成本可能會很高,不如外協劃算,但在企業進入穩定成熟期,企業的產銷量足夠大,且已經完成原始積累,有實力購買高效率的機器設備,在這個時候就要補上自制能力不足的課了。 總之,加強自制就是把能留的利潤留在企業內部。
; }3 d! k3 a( }6 ~2 f M! ]
四、加強成本控制 5 K$ _0 {9 A+ v* |# d N' P% p' w. D
還要利用一下“利潤=銷售數量×單機毛利率-總成本”。 5 d" U5 G' ]. L" L6 M
在銷量、毛利率不變的情況下,影響利潤的唯一的因素就是成本。成本是個很復雜的概念,簡單地說有固定成本、可變成本,這兩個方面都能做很多文章。
3 S. N2 e* V+ L% R# ~3 D5 Q& j7 p
固定成本就是你生產1件和生產100萬件都要支出的成本。要發揮固定成本的價值,看來就得多生產、多銷售;而可變成本是個動態的數據,變動性大、可塑性大。 企業管理主要應該是可變成本的管理,一方面是盡量剩少成本投入。與競爭對手相比,在同樣的成本水平的情況下,產出量更大,售價更高毛利就高;與競爭對手相比,售價相當的情況下,成本更低利潤就更高。 + d2 X8 F. `& y% C. i
企業是個篩網,管理就是要減少網眼或堵網眼,能掙錢當然是本事,但是如果不懂管理的話,掙再多的錢子是白搭。所以,企業經營的前提是多賣產品,企業經營的底線是控制成本,多賣產品、控制成本才能增加利潤。
6 D# `& y4 a$ ^6 X# B, O7 c
五、爭取各種項目和補助
# X. v/ \0 W6 M* I
這可能是中國特色也是全球通用的潛規則,企業的利潤來源是多渠道的,產品和經營上的利潤是大頭。除此外,企業還要想辦法從周邊社區或周邊環境去要利潤,在國內經營的企業可以享受到政府相關部門提供的各種政策性資源、項目資源。
& r6 o& H2 h7 ~ w6 J
如筆者了解到國內某大型農機制造企業2019—2022年爭取到超過2億元的項目補貼。 & y/ K Z7 d0 L( x7 J* e! t& k" m
“天之道,損有余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大企業與小企業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大企業可以從周圍環境獲取更多的資源,而小企業主要是靠產品和提供的服務單一的利潤來源。這也就是所謂的“馬太效應”,某種程度上講大企業與小企業的競爭是不平等的。 " Z- d" X- g+ e9 @; ^0 I8 z& a: E
所以,企業不但要搞好經營,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向管理部門靠攏,要掌握好距離。該爭取的政策資源要爭取,該借的力要借,企業不能“假清高”。
3 e8 D9 [4 M+ u% @
六、品牌溢價
( q9 x S: x5 F" z9 J& ~有網友提供2022年全喂入水稻聯合收獲機價格底單。從中可以看出來,同樣為6公斤的水稻聯合收獲機機型,沃得的平均價格在9萬~13萬元,濰柴雷沃在10萬~15萬元,柳林在10萬~11萬元,而久保田是15萬~25萬元,洋馬在17萬~25萬元。
- r* L# D8 L, A) A% u
從上文可知國內水稻聯合收獲機利潤空間較高,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久保田、洋馬等撐高了行業的天花板,給國產企業留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也能體現出久保田和洋馬品牌的溢價能力。
+ g5 A9 w6 @1 X3 W' u N" z$ L
9萬~25萬元其中的16萬元就是國內水稻聯合收獲機的生存空間,也是品牌的溢價空間。 ! p1 t E. ~! }2 z! V1 R
品牌是心理上的仰視。企業要增加利潤,高品質的產品只算得上是基本功,把好產品賣出好價格才是真本事,而品牌就能做到這一點。
0 m1 J) l" Z* k: m6 y1 A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最寶貴的資產都是品牌。一個成功品牌往往是任何有形資產所不能替代的,商品的價格與功能,并不僅僅是由企業決定的,更在于消費者認為商品得值多少錢、有什么用。企業最重要的賺錢工具就是品牌,品牌是溢價的利器,推動產品賣得貴、賣得快、賣得多、賣得久,實現持續賺更多錢的目標,品牌的力量也可以加速資金周轉率,帶來更大的現金流,是一種快速和持久的變現方式。
6 E; S# e7 Z& W: C
同時,品牌也是從小企業發展為大企業的橋梁。一個小工廠沒有品牌的支撐,就很難抵御各種風險,只有建立起品牌優勢,才能擁有擴張復制的資本。
' K% A9 ?/ e& @$ r. |
品牌也是對商業的升華,共富新時代企業家不能簡單把自己和企業定位于賺錢的、做買賣的、做生意的,而是需要上升到品牌,有超乎產品功能與利潤之上的追求。經營品牌歸根結底是經營一種關系,把產品做好,獲取超額的利潤;把品牌做強,建立起競爭與價格戰的護城河。 結語 ! A9 v V z* f! W
盈利才能體現企業生存的正當性,不盈利的企業天理難容,理所當然會被淘汰。所以,企業就要找到增加利潤的途徑,當下農機行業進入存在最競爭階段,如果按老套路打下去,利潤一定是“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但如果看清利潤的本質,找到新的利潤來源渠道,則企業會進入良性循環通道。 % Z0 M3 E' ?* F& u# Y ^: J- m#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