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局心態就崩了,面對真人都沒那么緊張,磕磕絆絆沒答幾句,就被提醒超時,眼睛不知道看哪里,動作顯得僵硬奇怪,每道題都草草收場,到最后直接放棄,和AI大眼瞪小眼干坐了兩個小時。”
即將畢業的應屆生楊蕾(化名)參加了六場面試,可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國企,都發短信通知,要先AI面試才能進入筆試和真人直面環節。
社交平臺上,楊蕾并非個例,畢業生們對AI面試充滿了新奇感,吐槽也不少。但即便C端體驗并不好,企業仍然對AI面試樂此不疲。據 LinkedIn調查報告顯示,近65%的招聘人員在招聘過程中使用了AI,89%的HR認為人工智能將改善候選人的申請流程。
企業對AI面試的需求爆發,HR SaaS服務商和招聘平臺們順勢切入,開啟了智能化轉型。據光錐智能了解到,目前,AI已滲透在招聘崗位撰寫、面試、人才評估等流程,AI面試作為最核心的一環,成為用戶頻繁接觸的場景。
目前AI面試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類似于入職心理測試題,一類是企業設置的問答題。
前者需要結合情景,回答遇到相似情況如何處理,結束后會立即生成一份關于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抗壓能力等能力報告。后者更偏重專業能力考核,涉及中、英文對答,數學推理等問題,需要等面試結束一段時間后才能收到反饋。
這種面試像過流程,只能問一些有正確答案參考、機械化的問題。
![]()
(圖源:小紅書)
不少面試者反饋,AI面試標準模糊,有的公司會披露,有的就是“盲盒”,被刷下來也不知道原因。
比如,某食品公司的 AI 面試評分構成為,面部身體語言(55%),要求為面部表情自然,盡量直視鏡頭,不要左顧右盼;語音語調(38%),要求語速中和。令人不解的是,最能表現應聘者能力的“回答內容”一項竟然只占7%。
準備好迎接新挑戰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