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定律已逼近極限,量子計算將帶領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近日, Google 在 arxiv 上發(fā)表了一篇關于量子計算機的論文,并宣稱他們的量子計算機在短短 6 秒內就完成了世界上最先進計算機 47 年的計算量。 研究論文顯示, Google 最新 Sycamore 量子處理器從 2019 年 的 53 個量子比特飛躍到了現(xiàn)如今的 70 個量子比特。
需要說明的是,作為量子計算機的基本信息單元,量子比特數(shù)(英語:quantum bit)是評估量子計算機運算能力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量子比特數(shù)越大,計算機中的組件就越多,能夠以指數(shù)方式執(zhí)行的計算就越多。
因此,新處理器量子比特數(shù)量的增加意味著其性能得到了成倍的提高,與此同時,論文也顯示,新處理器的穩(wěn)健性也大約是以前的 2.41 億倍。
![]()
事實上,無論是「口頭」,還是「實際」,Google 從未放棄對量子計算機的研發(fā)。
早在 2019 年 9 月 20 日, Google 在 NASA 上發(fā)表了一篇關于量子計算機的論文,聲稱其研發(fā)的量子計算機在全球首次實現(xiàn)了「量子霸權」(即代表量子計算機能比傳統(tǒng)計算機更好地解決一個特定計算問題),成功在 200 秒內完成了彼時最為強大的超級計算機 Summit 需要 1 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 當時他們用到的正是由 54 個量子比特組成的 Sycamore 量子處理器,只不過有 1 個量子比特出現(xiàn)故障,處理器實際上只用了 53 個量子比特。
消息一出,引發(fā)了全球各界人士的關注,也因此引起了不少業(yè)內人士的質疑。IBM 科學家通過改進算法發(fā)現(xiàn),同樣任務的理想模擬可以在 2.5 天內完成,而且保真度要高得多。盡管在外行看來,可能這個結果并不理想,但對于量子領域的科學家而言依然意義重大,因為其第一次直觀地展示了「量子霸權」的威力。
![]()
▲ 圖片來自:WSJ
時隔五年后,以超級計算機為代表的傳統(tǒng)計算機也獲得了井噴式發(fā)展。
在 2023 年 6 月發(fā)布的最新的超級計算機排名榜單中,第一名是由美國 AMD 和 HPE Cray 聯(lián)合制造的 Frontier 超級計算機,理論最大吞吐量達到 2 exaflops,即每秒兩次 quintillion 計算, 這意味著其計算能力達到了 Summit 超級計算機的十倍。
但在量子計算機的降維打擊下,「再粗的蚊子腿也拗不過大象」,二者之間的差距也變得愈加懸殊。
Google 研究團隊稱,F(xiàn)rontier 超級計算機需要 6.18 秒即可匹配 Google -53 量子比特計算機的運算結果,而匹配 Google 最新研制的量子計算機,F(xiàn)rontier 超級計算機至少需要花費 47.2 年。
![]()
劍橋量子公司 Riverlane 的 CEO Steve Brierley 更是將 Google 的進步稱為一個「重大里程碑」,補充道:「關于我們是否已經(jīng)達到或確實能夠達到量子霸權的爭論,現(xiàn)在已經(jīng)解決了。」
不過初創(chuàng)企業(yè) Universal Quantum 的 CEO Sebastian Vettel 也表示:「量子計算機需要展示更多實用功能。」
![]()
▲ 圖片來自:Funstec
作為參考,以下便是 Swarma Club 整理的 8 個關于未來量子計算機的具體應用:
在藥物領域,使用量子計算機或許可以根據(jù)病毒在不同人群中的傳播途徑,精準預測它們的變異方向并提前設計出特效藥。 在密碼學領域,破解 1024 位長的 RSA 算法,傳統(tǒng)計算機可能需要幾十萬年,而用一臺 512 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理論上可以做到 1 秒破解。 在生物領域,通過量子計算機整合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代謝組和表型組的多套數(shù)據(jù),重新定義一個物種是未來的研究重點和難點。 在天氣預報領域,使用量子計算機能大幅提高對天氣預報的實時測算,進而大幅提高預報準確率和延長預報天數(shù)。 在自動駕駛領域,汽車上配備量子計算機,能夠精準測量和運算出安全和舒適的駕駛場景所包含的要素。 在輔助設計領域,量子計算機通過連接人腦,將人腦所想畫面呈現(xiàn)于屏幕上,然后通過簡單的選擇,即可完成專業(yè)水準的設計。 在財務管理領域,量子計算機運算各類變量和參數(shù),從而預測一個巨復雜系統(tǒng)的走向,甚至能夠測算出金融風暴發(fā)生的概率,做到未雨綢繆。 在生物演化領域,使用量子計算機或能建立時間分辨率為年、甚至天級別的地球歷史。
當然,關于量子計算的應用還有很多,如果想體驗更多具體落地的應用,不妨給予其成長足夠的時間,屆時我們都將在未來一一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