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齒輪工業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產銷量快速增長,預計今后幾年仍將保持15%以上的增速。齒輪專業協會副秘書長潘溫岳日前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但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齒輪行業必須立足于自主創新,擺脫對資源及引進技術的依賴。”, {" D! H- w- d0 a4 L
盡管數量增長很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齒輪行業的整體水平還有比較明顯的差距。
3 @8 i1 @( k6 c# A5 r; u 首先,產品的研發能力落后,尚未建立行業的研發機制。潘溫岳介紹說,齒輪行業的科研力量比較分散,高端產品的產業化進程緩慢,行業缺乏成果共享機制,一些企業在自主研發方面投入很少。其直接后果是,我們只能生產中低端產品,高端產品則主要依靠進口。
7 |; x9 Y+ A* z# j: N 其次,產品的工藝水平和企業管理水平比較低。這導致我們雖然耗費了與國外幾乎同樣的資源和加工成本,但產品質量與檔次卻存在很大差距。我國的齒輪行業還處于低檔次的價格競爭階段。% v! U* |- x3 m( s6 H# y
“齒輪行業屬于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其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潘溫岳表示,“我們一定要擺脫對國內資源的依賴。”
9 Y$ o! a6 r8 \# Z+ d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對資金、勞動力、土地礦產資源等生產要素采取了低價低稅政策。與此同時,各種環境保護標準也比較低,這就形成了一種資源依賴型發展模式。由于產業進入門檻較低,低廉的成本很快便形成了某種競爭優勢,這對企業短期競爭提供了有利條件。5 G" }8 S; W7 t$ K; M3 l1 m
但隨著經濟總量的擴大,土地資源日漸稀缺,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環境成本也逐日上升,“這些逼迫我們的企業必須走創新發展之路,擺脫對資源的依賴。”潘溫岳說。
. g% }* @ z7 @1 R 同時,要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技術引進的本質是縮短技術學習的過程。”他舉例說,引進一美元的技術,日本會用7美元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而我們卻只用0.07美元進行消化。“這說明日本注重技術學習的過程,而我們只重引進本身。”
; t! r6 b; \% A8 h* l3 p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企業不知不覺就陷入了技術引進依賴的怪圈,致使很多技術引而未進。“對企業來說,引進技術始終是外在的。如果沒能讓引進的技術在本企業扎根,也沒有培育出再創新的能力,那么,企業需要新技術時只能再度引進。”潘溫岳表示。
. J' t q5 ~6 n) Z" R( ]5 b/ k 在很多可以方便地引進技術的領域,研發便陷入停滯狀態。而無法從國外引進的技術,我們通過自身努力往往可以研發出來。( i" Q" t& B. ]) {/ a: E: [
“這說明了問題不在于能力,而在于思想。”潘溫岳強調說,核心技術是競爭的精髓,誰也不會轉讓給我們。沒有獨立的技術,我們就要受制于人。“齒輪行業要擺脫資源和技術的依賴,必須持之以恒地培育出自己的創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