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47| 98
|
說說刮研和鏟花,我從事機械20年,被社區深深吸引了 |
| ||
點評
數控時代了,手工工作量的比例再減少,就好比模具鏡面拋光,有了鏡面電火機后,手工的拋光量就變少了,別死鉆牛角尖,什么人工消失之類的話,不會消失的但只會越來越少。。。
可以用機械裝置模擬人手的,所以說還是有可能會消失的
今天領教了這兩個詞語的真含義了,謝各位
現在打著燈籠也不好找這方面高人了
軸瓦現在都不用刮研了。我們這兒原來叫拂刮!
真正高精度的還是要靠人工的
看過一個美國制作大型天文望遠鏡的制作過程的紀錄片,無論怎么機器拋光最后還得人工拋光~
其實最高精度的工作母機已經不是完全靠導軌精度來保證了,有很多采用軟件的精度誤差補償來實現,比如三坐標測量儀就是靠軟件的補償功能來實現所需要的精度的。所以刮研被代替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老前輩說得有理。刮研和人工研磨是不可能消失的。
只是現在精通這門技術的人越來越少了。
軸瓦好像必須人工刮研吧?
前輩說的很對,我去年,在德國產的一臺專門用來車液壓密封圈的數控車床導軌上面,還看見有刮花,很是漂亮
| ||
| ||
點評
也可以這么說,現代的三坐標機械部件的幾何精度已經低于早期的三坐標的部件精度,但是通過軟件補償,測量精度卻比早期的三坐標精度要高
古代當然離不開手工刮研了,但是技術發展到現在難道還非要刮研不可嗎,早期的三坐標測量機確實是靠手工刮研來實現精度的。但現代的三坐標的測量精度已經遠超過本身導軌的精度了,這是靠軟件補償來實現的。
但是三坐標測量儀不是也要有精密的導軌輔助才能采集準確的數據,如果世界上的所有機床都同時消失了,又從蒸汽動力或馬拉的機床開始?這個想起來有點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或者要換個話題了,高精度是如何實現的。
其實最高精度的工作母機已經不是完全靠導軌精度來保證了,有很多采用軟件的精度誤差補償來實現,比如三坐標測量儀就是靠軟件的補償功能來實現所需要的精度的。所以刮研被代替也不是不可能
|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5-14 15:38 , Processed in 0.05842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