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3-2-11 14:31 編輯
, _' z1 n: m, o# |9 T8 v$ d- q+ J8 F* W! `: Z! ?( @3 R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第三部)——新人面對工作怎樣思考 ' X* z% F$ S! |8 [
我所在的會社里,去年來了一個中國人Y,Y用SolidWorks做3D模型和強度解析,做得很好,Y暫時屬于契約社員,預計在這里做事要做一段時間。之后又來了一個韓國人K,K在公司里現在主要是熟悉業務以及練習用CAD畫圖。前幾天,Y提出邀請,讓我和K到他家去吃飯,席間聊了一些工作上的話題,在這里也記錄一下。: R2 S8 E% h5 K3 E& K; Q% o
/ X' V/ l6 v. _
想起來的內容都寫了下來,結果變得特別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如果有朋友對長文不感興趣,或者時間有限,或者是只對機械感興趣,那么您可以向下滾動鼠標,跳過冗長的第二章,在第二章的結束那里有一幅照片作為標記,從那里可以開始第三章的閱讀,謝謝。
- p4 ~, V" B% F0 a & v. _- g* S. `
Chapter 1.: M, Y( w4 B4 ~/ I! {( M/ m" ^
在一個普通的星期五,到了五點半下班時間,我和韓國人K,在Y的帶路之下,一起到了Y的家里。到了他家,見到了Y的夫人,很禮貌地向我們打招呼。Y家里很整潔,客廳里擺著一張方桌,Y的夫人炒了好幾個菜,擺了一桌子,還有一瓶好酒。四個人里面因為我年齡最大,所以被安排在最里面的座位。左邊是Y,右邊是K,靠門的座位是女主人。Y和K喝白酒,我本來是不喝酒的,在被勸說之下,打開了一聽啤酒。幾杯酒下肚,我們開始聽韓國哥們K給我們講故事。
& i e+ @% Q' s & @" t" N* ]) R; @# ]) ?/ K
K是一個很和藹很可愛的家伙,超級客氣,剛來公司那天,一進辦公室,見人就鞠躬,一分鐘之內鞠躬15次,日本人也沒有鞠躬那么多的。K對公司里的同事,都稱呼前輩,包括對我和Y這樣的來公司時間不長的人也是。而日本公司里,一般稱呼都是某某桑,所以被稱為前輩很不習慣。我們對K說,稱呼桑就可以了,他依然愿意說前輩。今天吃飯時,我們問他,在韓國公司里是怎么樣的,他說在韓國公司里,說前輩的時候比較多,哪怕對方入社比自己早一天,也要稱呼對方為前輩。還說,有的時候,會對前輩說,“前輩,我想吃烤肉”,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兩手交叉在胸前,左右手接觸到肩膀,身體微向前傾,很可愛的樣子,把我們逗得直笑。+ F# w9 o( @( ~2 }4 z; x8 A3 L
1 j7 r5 p3 G( X7 w
K剛到這個公司,所以有些東西需要人來帶,公司安排我做他的指導員,給他一些工作上的指導和CAD的操作指導等等,在公司里用brother這個詞來表示指導員的意思。去年年底公司聚餐的時候,K被要求站起來給大家做自我介紹,K在介紹之后,也沒有忘記我,說指導員子子前輩給了他很多幫助。問題是,韓國人在發音時有時候容易把za發音成jia,于是他說出來的是,brassiere子子前輩給了他很多幫助,大家哄堂大笑,我哭笑不得。
7 s% u+ v$ y2 z) M) B
, u& ^! ~8 p; }8 i9 @( O6 ` K在中國的T市學過一段時間中文,可以聽說一些中文但是不多。K在東京附近學過一年多的日語,他的日語還可以,所以我們三個中國人和一個韓國人在一起吃飯,席間主要是用日語來交流。K以前在韓國公司做過事,說他在韓國公司的時候,單數月開正常工資,偶數月開雙倍工資,這倒是第一次聽說。K比較直,問啥說啥。氣氛很融洽,K端起酒杯勸酒,Y就會跟著喝,給K的杯子里倒酒時,他也不喊停,就那么看著酒往他杯子里倒,我在擔心,這家伙喝這么多酒沒問題么。K講了一些韓國方面的公司文化,在中國時的生活感受,甚至包括他喜歡讀孔子的書。后來,我開始問K一些關于工作方面的話題,K就談了他對現在公司以及對工作的一些想法,聽到K桑的話,我在想,是不是又可以開始長篇大論了呢。
# ]! C5 N I: l# A% a* @ s5 F
1 C9 w6 l$ T* e1 X9 D) PChapter 2.2 Z. V$ S: F9 F% V
K說他就職的理想,其實是一家小公司,如果進小公司里,大家在一起做事,互相之間關系緊密,可以一起吃飯談論,會很開心。而現在這個公司,一千多人,辦公室里每個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他想找別人聊天也沒有太多的時候可以聊下去。他現在做的工作,也是貌似可有可無的工作,是一些畫圖工作,但也不是非他不可的,他非常希望能夠做出一些貢獻,那樣的話,哪怕工資少一些,他也會也樂意在公司里做事的。然后他說他在公司里問別的日本人問題的時候,有時得不到較好的回答,有時就會有一點失落。最近每天都在思考在這里工作有沒有意義,要不要繼續做下去。
& ~( U* n9 E( B1 r, J- p
- }% m- J+ S& `2 V& @4 Q- |4 T 聽他說了這些,有些內容是我能夠想像得到的,大概能夠明白是怎么回事兒。我最初在日本就職的時候,日語不好,與辦公室里其他人的交流也不是太多的,于是我準備對他說這些事情。他的日語需要提高雖然是一個主要原因,但是為了不太那什么,這個觀點我準備放到第二部分來說。& ]( H) R5 J) R: e
) R5 [* ~- u3 r! y0 _$ X 我先說,你想為公司做一些事情,這種想法非常好,也很正確。但是其中有一個前提是,要積累一些東西提高一定能力才可以。比如說你12月份入社,突然就有上司對你說,K桑,明天和韓國企業談一些業務,你能來翻譯一下么。你肯定不能,因為不管是誰,接觸業務都是要有個熟悉的過程的。而你現在就是在這個熟悉業務提高能力的過程之中而已,不要太心急去急著想去做貢獻,而應該一點一滴地積累東西,來豐富自己。在日語里,“一點一滴”這個詞的說法是“扣哧扣哧”。我做出捏東西的手勢讓拇指和食指平行并保持指尖之間的距離為1.5inch,兩只手都做同樣的手勢然后一下一下交替向前,同時對K說,你只有這樣“扣哧扣哧”地不斷學習,去吸收業務知識,你的能力才會一點一點地提高,一旦有一天,課長會問,K桑,明天去談業務你能參加么。你就會說“好的,對于設備的結構部件原理性能,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可以去參加商談并完成任務”。這樣,你不就做貢獻了么。你現在剛來公司,還在一個學習的階段,就像是吃肉一樣,你喜歡吃肉么?K說喜歡。我說,你看,你現在要做的不是去想目標多么遠大,而是要看眼前的每一天,現在讓你出去談業務肯定不行。你應該每天都做點什么,往自己身上貼肉,這樣,有一天,你就會身上的肉越來越多,像Y桑那么胖,也就有力氣去拿起更重的東西了,會社說讓你去陪同談業務,你就可以出手了。
4 I" V# |: a) i( t 5 s2 u, m9 R' ~# q; b9 b+ E
然后我說第二點,你說問別人問題的時候,有時候得不到相應的回答,這其實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他們對于自己的業務都太熟悉了,這樣在解釋問題的時候就會敘述的比較簡略,對于新人來說就不容易理解。比如說今天我們要來Y家吃飯,Y可以說,自己住在公司旁的那棟高樓里面,從小花園里穿過來就可以到入口,乘電梯上樓就好了,但是這樣說可能我們倆還是不容易找到,因為這是他的家,這周圍的環境對于他來說太熟悉了,所以他只會簡單地描述一下,而第一次來的人可能就不容易找到,一些同事在給你回答問題的時候,也是同樣,因為解說得太簡單所以就不容易理解。 E) P. [- J& f6 A2 J* L) G; d* ^
+ z% E3 c7 p4 y9 c% Z, C& ~* b# j 接著我開始自夸,我說K桑,我給你回答問題的時候是不是容易明白一些。K桑說是的,往往在向子子前輩提問的時候才會得到想要的答案。我心里想為了給你回答問題我得猜好多東西費了不少勁才知道你想要問什么的。當然嘴上我還得客氣點,我說這涉及到兩點,一點是剛才我說過的,對于自己熟悉的東西如果簡單解釋對方就會不容易理解,我比較注意這一點所以往往都是盡量從簡單的地方開始一點一點來闡述最后給出你要的東西的,有時候你的提問沒有說清楚所以別人就不會回答太多了,但我會去猜你想要知道的是什么然后問你確認之后再給你解釋的。另一點就是,我作為外國人,對你說的非母語日語能夠更熟悉一些,有些地方你的表述不是很準確我也能猜你想說的是什么。這一點就是說,你在日語方面還有一點需要提高的地方。
( E3 t/ A; c) p ' ^# a( t) ~0 ?8 Z
比如說你現在的日語,偶爾會有說的不到位的地方,那么你頭腦里想的信息就不能如數地傳達給對方,而對方沒有接受到你的信息也就沒法給你需要的回復,這是一個邏輯關系。我問K桑,比如說每天你在公司里和日本人交流的時候,你說的話對方能聽懂百分之幾,對方說話你能聽懂百分之幾,K桑說百分之五,我心里想你有點過分了哈。我對K說,估計一般能達到六成左右。這樣就是說只有六成的信息你會傳遞給對方,剩下的四成沒有傳過去,你的信息沒有傳遞過去,所以對方就沒法回答你要的東西,是吧。他說是的,我這邊趕緊拿自己的事情給他圓場,我說我最初在日本公司工作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公司里同事之間的談話我只能聽懂六成左右,有些東西就得去猜,這時就涉及一個做法,就是去猜去吸收,每天在聽他們講話的時候,會感覺,哦他們說了這樣一個說法,我把它記在筆記上,哦他們這句話是這樣來表達的,我把他寫下來。這樣積累一段時間之后,我能聽懂的就多一些了。這也是我想教給你的方法。另外一個想教給你的是,當你發現只靠說話還不能夠充分表達的時候,要想別的辦法,比如說畫圖,我用左手表示白紙用右手做拿筆的動作給他比劃,我說你把圖畫出來指著這里這里那樣那樣,他們一般都會明白的,這時你再聽他們對這件事是如何表述的,這樣就學習了。同為外國人,我們在日本公司里做事,語言就像是一堵墻,我用手比劃出一堵一米五的矮墻,然后對K說,這個墻,不是一下子就跨過去了,而是要一點一點地積累東西,我用手比劃出臺階的樣子,對K說,你每天積累一點就堆了一個臺階,每天都多一點的話就是在登臺階,我用手比劃出登臺階的樣子,說有一天你就會自然而然地跨越這堵墻,工作就能好辦一些了,而在這之前,你需要的不是對墻興嘆,而是應該埋頭積累砌臺階才好。5 f7 B7 L8 ?- A; D2 [
$ w7 X- t, ^2 ]: C- u) f 講了這么多,我很為自己的生動說明方式而自滿。這時候,K桑身體略微前傾,深情地望著我說“子子前輩,”。我心想他一定是贊同我的說法該謝我了,我就問他什么事,K說“子子前輩,我可不可以去一下toilet。喝酒喝多了。”我忍住心中的糾結,很優雅地對他說了一聲 please。然后Y桑就帶他去廁所了。4 \" ~" Y0 F% F6 V3 O( \
) U1 ]. g( i k K回來后提到,他每天和旁邊座位的老工程師討論,有時候那個人給K解釋的東西,K聽不懂。那個人的關西方言特別重,所以K有聽不懂的地方。我對K說,這個時候是這樣的,你在與那個人討論問題的時候,即使你有聽不懂的地方,你還是有一些能聽懂的地方,那些聽懂的地方就是收獲。比如說今天我看你和他討論了好幾次,其中有沒有一點收獲?K說有,我說比如說具體地說今天你收獲了哪些東西呢?K低頭想了想,想了5秒也沒想出來,我說算了,總之是說,每次你都會有點收獲的,要把著眼點放在收獲上。每天收獲一點,積累起來就好了。% i6 j! a' @2 `' h3 O, {
4 ^+ Y% n# O' d2 B Y) O# c/ W& d
K說還是想在小公司里工作,那樣大家可以關系比較近一些,可以一起喝酒聊天。我對K說,你把這個公司的設計部門當成一個小公司,看你能不能融進去,這個公司雖然一共有一千多員工,但是和你有直接關系的只有這個辦公室里的二三十人而已。Y也在給他講,大公司的資源豐富一些,可以支撐你做一些事情,而如果是在小公司,有的時候你想做一些事情,往往因為沒有足夠的支撐而停止。我接著說,大公司可以先培養你養著你讓你學習,如果是小公司的話,你進去就得馬上干活出效益,沒有個緩沖的機會,是很累的。' [9 ?& [, W- h* a7 [% w" `3 s
) o0 T& m7 o( i9 r& w% s- d& E( W
言語之間,Y最開始準備的那個小瓶的白酒給喝完了,然后Y的夫人又拿來一瓶大的白酒來。外面帶鐵皮盒子的那種,很高級,想打開瓷瓶瓶蓋的時候特別費力,四個人每人研究了半天,才把它弄開倒出酒來。
" I$ Z8 Q E" q4 x, }' f w " E. v, b& c) ]. F& k0 r, m* k
然后提到談業務,我對K說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即使參加談業務的會議也是只能出耳朵聽聽,因為你對業務不太了解,必須積累一些東西了解之后才能夠了解他們談話的內容,才能進而有自己的看法。K說他來這個公司后參加過一次會談,課長去見一個韓國人客戶所以把他給帶上了,結果……我說怎么了,是不是他們談的內容你不太了解聽不太懂,K說不是,對方那個韓國人的日語超級流利,根本用不著他去翻譯。我說那么,你多少聽一些內容,感受一下氣氛就好了。然后,你要把那個韓國人作為目標,爭取以后也達到他的水平,在達到他的水平之前,要一點一滴地積累,你現在只是在這個積累的過程里而已。這時為了平衡一下,我把話題轉到Y那里,我說Y你也參加過幾次社內打合了,(打合 是指部門內部三四個人的小型討論交流會議主要是討論工作和確認進展方向)。你有沒有發言的時候,Y說他參加打合的時候,其他人都是上司,他覺得發言有點失禮,所以就沒怎么說過話。我說,你的考慮是有道理的,同時,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去想一想,一旦需要發言的時候,自己應該怎么說,既表達出自己想說的內容,又給自己的話頭留下退路,即使錯了也不顯得失禮,這樣你才能有進步。參加會議不說話,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但是只做容易做的事兒,自己是沒法提高的,必須想著有一天自己要能夠去表達一些東西,日語中有一些柔軟的曖昧的婉轉的語言表現形式,比如句尾加kedo,比如說toiu kangae gaaru…等等,開始時可以利用這些說法去陳述自己的觀點。我還得拿自己的故事來給他圓場,我說我剛來這個公司時第一年內參加打合,也都是光出耳朵不說話的,但是現在逐漸得試著說點話了,有時候可能說的不對,但是那種思考和參與的意識比較重要,說出來之后認識到自己的表達方式不好或者自己的想法被別人指出來哪里不對,對自己是一個提高的過程。前面K說過的那個日語流利的韓國人,是不是很酷,可以自己一個人跑到日本公司里面,進行獨當一面的面談,我們也應該以那樣的人作為目標,雖然是搞技術的,但是必須要提高表達能力能夠出去交涉能夠出去面談才能提升自己的價值。你們說對不對?句尾我用一種激昂的語氣來表達,Y和K受到我的感染,都很贊同,舉起酒杯給我敬酒,我舉起易拉罐來,大家干杯。
& J/ J2 N* H8 T; K7 x, E( ^: @
" b6 ^& S$ j8 J/ s0 e: U( n 接著聽K說他的事兒,他說去參加市政府辦的一個免費日語班,在那里認識了一個越南人,越南人請K吃飯對K很好,對K說,“你如果在公司做事不開心,即使被公司開除也沒事,我來保護你”。聽了這句話,K感到安心,所以K對工作也沒啥熱情了。我問K那個越南人是做什么工作的,K說是流水線上的操作工,25歲。我對K說,現在這世界經濟形勢都這樣了,找份搞技術的工作多么不容易啊,你怎么不知道珍惜呢,人家還比你小好幾歲,你為什么就覺得他能保護你呢。我對K說,先不說那個越南人有多大的能力,當你有事兒了他能給你什么樣的幫助呢。K說不知道,但是會感覺到安心。我想了想,估計再去否定越南人的話沒有必要也沒什么價值,于是對K說,這樣吧,你安心可以,這是件好事,但是安心之后做事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安心后好好的工作去提升自己價值,一個是安心后覺得反正有后盾了所以就不好好工作。你說你往那條好的路上走多好呀。
3 l' p" i b5 _" S
5 g0 r4 j; Z0 h4 _* v K說還是喜歡在小公司做事,說現在這個公司做了一段時間,覺得沒啥意思,對日本的生活也沒啥好感。我說你剛來才兩個月,就做出這樣的評價,是有一點偏頗的。就像一個女孩子和你交往,交往了兩個月就覺得你這人太悶,還愛喝酒,你能同意么?日本好歹在世界上GTP排前三名了,它怎么也是有點兒好東西值得學習的,只是你還沒接觸到而已。這時K反駁說,日本GTP不是第三名。我一聽,心想:小樣,這個問題正好我上個月剛查過,不過我沒有直接反駁他,對于別人的錯誤揪住不放是最容易做的但不見得是好事。我對他說,K桑,是這樣,人都有一個習慣,就是都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你我都是一樣,比如說你覺得日本GTP不是第三,那你說個數字,說它第幾,第五還是第六,然后,我也不說我是對的,你也不用說你是對的,回頭你上網查一下就好了。包括我剛才說過的那些關于工作的話,我都認為那些是對的,所以才對你說的,但是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要用實踐來檢驗,我說的事情是我認為是對的,至于它是否正確,你可以實踐檢驗一下才能得出結論。一樣的道理。
/ j5 O) n& i" Y2 x* Y& a& A1 l
. o8 u5 x; X8 ^! G 這時K桑又對我說“子子前輩,”,有了上次的經驗,我有了心理準備,問他什么事兒,K說想去洗手間。我說你去吧,然后我看Y沒有動身,就對Y說去給他指引一下,Y說不用了,剛才告訴過一次了。我稍微有點擔心,結果果然不出所料,K到了那邊,打開的拉門不是洗手間而是浴室。Y趕緊起身跑過去給他指引一下。我在心里想,這就是我剛才說過的,對于自己的家,自己是最熟悉的,但是要從對方剛來這里不熟悉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另外就是,被人指路的時候往往不會去特意去記路,開車使用navi之后都會有這種感受的;更何況,K又喝了那么多酒,走錯門的概率太大了。& {$ ?5 O, C( Y' \; g) ^2 W3 v
, [& }! X! A: z: x. p# v. s 酒喝得差不多了,剛才Y換成了啤酒,結果還把杯子碰翻了灑了一盤子,這邊K的白酒,也被K自己碰翻一次,灑了半桌子,如果不灑我估計他也喝不了。菜肴有些涼了,Y的夫人把菜都用微波爐給熱了一遍,然后還為我們端上了一盆煲好的熱湯。湯喝得差不多了,Y的夫人又為我們倒了茶,淺黃色的茶。我喝了一口,很好喝,甜絲絲的,里面應該是有冰糖,我問Y夫人這是什么茶,她說是菊花茶,我說這茶很好喝,請問可以給我再倒一杯么,于是又斟滿了一杯。0 d: z( |0 ?! _& Q
6 V B; |3 g5 y& \
K回來后繼續念叨,還在說他想為公司做貢獻但是沒有機會。我說K桑,是這樣,你會韓國語,這是一個很好的能力,公司里別人都不具備這一點,但是,我拿我的事情來舉例子,我說我在日本工作認識到的一點是,人不是只靠一個東西就在公司里做事的。比如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覺得我還算是名校畢業也有點小聰明會算微積分會編程做各種計算讀過幾本經營的雜志寫過幾篇關于管理的帖子,我以為我擁有這些我就可以好好開展工作了,但實際上不是,我把兩只手握成拳頭,手心向下擺在胸前,將左拳水平向前伸出,對K說,我們所謂的自身的能力,其實只是“一個方面”,只靠這一個方面,其實是不夠的,想要好好地工作開展業務,還需要把“另一方面”也做好,我把右拳也向前伸出,同時說,就是對業務內容有足夠的了解并且做好對社內和對社外的communication。就是說,一個是內在的能力,一個是對業務的了解和對別人的交流,兩個方面都做好一些才能有價值。我舉起茶杯給K看,同時用富有感情的語調對他說,K桑,你看,這杯中的,冰糖菊花茶。你會韓國語,就像是那晶瑩剔透的冰糖塊兒,固然美麗也很美味,但是不能喝,業務的知識與交流的能力,就像這杯中的茶水,當你有了一定量的茶水,這才是一杯好茶。現在你的業務知識和能力還比較少,就是說你的茶碗里有兩塊冰糖,但是茶水只有一個杯底兒,就就算不上是一杯好茶。當你不斷學習,不斷往杯里添茶,積累之后,會有一天,你可以去出獨當一面大展宏圖的。$ P: s& K% w# V* _. s
/ h7 p/ L5 q4 q$ ~9 s, o K提到他的簽證是五年的,他說即使失去這份工作也可以在日本呆下去,我和Y都很憤怒,我們好不容易才拿的3年簽證,他一下子就是5年的,還不當回事兒,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對K說,你有那么好的東西,不要把它浪費了。他說子子前輩不是5年簽證么?我說我混了好久才混到三年簽證,你丫知足吧,有這么好的簽證,你應該好好工作好好學習才對。你喜歡喝酒么,K說喜歡喝酒,我知道他喜歡酒,他面前的杯子里的白酒剛才灑了之后還剩一個底兒,我把K的酒杯拿起來,對K說,你看,你喜歡酒是吧,酒很好喝,你現在有好酒,但是如果你不珍惜,就像是這杯中的酒一樣,我把杯子扣過來,把他杯中的一點酒都倒在桌子上。然后舉著空杯子對K說,如果你不珍惜你已經擁有的好東西,那就像這酒一樣,好酒變成了虛無。你說你是不是欠揍。5 k3 j% }. ?4 C8 E: }9 B% |
. G; u3 Z+ N" F0 O2 a& P K低著頭,聽我說話,我突然意識到一點,即興講了這么多,他可能聽不進去。其實我說這些話的時候,不是只說給K聽,另一方面也是說給Y聽的,Y還是很有才的,也幫過我很多忙,對我很客氣,這次還邀請我來他家吃飯,我很感激,所以我有些東西也是給Y說的。當我低頭對K講大道理時,有時候說了幾句貌似有用的話,Y的夫人就在旁邊對Y說,你也聽著點兒,Y說正在聽。我知道Y沒有喝多,只要Y能有點收獲,這也算是沒白說。但是我意識到,我對K講了那么多,他吸收不進去或許會有反作用,于是為了給自己找個臺階,我趕緊改變話頭。我對K說,有些事兒是這樣的,我在26歲的時候,聽到別人給我講一些道理之后是聽不進去的,那時候我在研究室里讀碩士,副教授會過來給我講找工作的事講企業的事情會講上兩個小時,我那時也只能是點頭同意,但是心里并不是完全接受吸收的。現在你聽我的話估計也差不多,也不會完全接受,是不是,K低著頭說是,我說,不接受也可以,我并不是也沒有權力去給你pressure,但是重要的是,至少你要聽到,有這樣這樣那樣那樣的一些想法,以后某日你再反思的時候,或許會反思到,自己曾經聽到過這樣那樣的話,可以有了感悟之后再做參考。也就是說,我不是給你壓力,只是一種參考意見而已,起碼你一聽一過,以后或許什么時候會有點用的。- _( D, W7 F1 `% V- ~& V
% ^! e+ u& M" w" @+ h9 I [" `5 O 寫這一段的時候,我回憶起讀碩士的兩年時間里,覺得日本的大學課堂里講的東西和企業的需求也是脫節的,感覺沒什么意思,加上自己經濟狀況緊張,于是經常想要退學。曾經幾次找一個摯友聊天,對她說我覺得這所大學里教的東西沒啥用所以我想退學,那位摯友每次都耐心開導我,后來她勸了幾次也感悟了,對我說,有些東西是需要本人自身感悟的,有個詞叫啟發,我說這些沒有用,你自己啟了,自己才會啟發。估計在這里對K桑講這些,也是同樣的道理,懷念我那苦難的自費碩士留學生活。
3 p, G1 k) d6 L7 |
, M) h3 Z% u- N. L( f 跟K扯的差不多了,再說下去也就是那些東西而已。他又一次去洗手間的時候,我看了一下表,九點半了,K是需要坐地鐵回家的,他今天貌似喝的不少,于是我和Y決定先到這里,收拾收拾送K去坐車回家。K出來后,又寒暄了幾句,我對K說時間不早了要不先到這里可以么,K說好的,我倆對Y夫婦說,今天承蒙款待,飯菜非常美味,真的是非常的感謝,下次有機會我們請客,請一定賞光,Y夫婦說別客氣,以后有機會再聚。我們起身穿上羽絨服,拎著包到門口去換鞋。Y也穿大衣送我們出來。& `! f& ?2 e7 f( T( G( J- i. @ _
) C( e$ z5 y& n. d% I2 d
我推著自行車,跟這Y和K,走了十分鐘到達地鐵站。道別后目送著K下去坐車了,我們讓他到家后給發個短信什么的,K說好的。之后周一上班的時候我才知道,那天K應該是坐地鐵往南走的,結果他最后醒來時是在電車里被站員給拍醒的,而且醒來后發現自己在北端的終點站,而且最終電車已經結束,所以他找了個24小時營業的超市進去熬了一晚。周一K還問我,那天喝酒他有沒有說失禮的話,我說沒有。K問我那小瓶白酒后來都喝完了么,我說喝完了而且還開了一個大瓶的。K說以后再也不能喝那么多白酒了。這個家伙,我是否可以理解為,我給他講過的話他完全忘記了,所以我可以在這里寫出來呢,讓人糾結。
+ [2 P" ~+ z* D1 p; s& ?( y8 G5 Z
DSC04521x.jpg (114.1 KB, 下載次數: 420)
下載附件
2013-2-11 11:02 上傳
+ W; x$ i- M9 ^1 P6 w4 x+ {4 O
Chapter 3.
* [9 Z2 e+ @! E: R% R0 [ 看著K搖晃著走下了地鐵站的臺階,我和Y的任務基本完成了。Y家在西邊,我家在東邊,我說我推著車陪著Y往西邊走走,Y擔心我多走路,說不用送了,我說沒事我有自行車的,多走幾步無所謂的,今天遇到這么個活寶,聊完之后有點感慨,我要是沒人說說豈不是很郁悶。他說就站在這里聊吧,我說天太冷走兩步還能暖和些。于是我推著車,跟Y往西邊走。然后又跟Y聊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x) _; x- U: ^ a A. A
9 Q5 K7 ~1 h% I. B Y現在的身份是屬于一家派遣會社,到來我們公司做事屬于派遣社員,期間結束后,有可能還需要再去找別的會社去做事。Y說,如果能進入這家公司就更好了。這種事兒確實有點麻煩,我以前也是做過派遣社員的,也是覺得能找一個固定的會社更好一些。不過一方面是我也不知道上司是怎么打算的,另一方面是這家會社的待遇在機械行業內其實算是低的。對于Y的話題,我想了想,是這樣回答的,現在作為派遣社員在這家公司做事,如果將來能夠轉正當然更好,但是另一方面要考慮的路是,在做事期間要不斷地往自己筐里攬菜,在這里做事三個月也好,半年也好,深究一些東西,那么你就有了很多資本了。到時候公司看你掌握了那么多知識,也會向你拋橄欖枝的。或者如果以后公司效益不好了,有一天公司對你說,對不起公司沒有那么多活兒了派遣期間只能到下個月了,你就可以說ok,好的明白了。那時你已經往筐里攬了好多菜,即使這家沒能力接受你,你也可以在下一個東家的面試時,對每個問題侃五分鐘,表現得游刃有余而找一個好的下家。; K; T! s3 h; _+ F6 r
! V& u. |1 f7 b) z
我給Y舉例,比如說伺服電機控制滑塊的前進,它是一個先加速再減速的過程,它的加速度是從0變大,然后逐漸變小至負數,然后再回到0的過程。這種變化有幾種pattern,一種被用到的是單弦曲線。這個知識點,你在2012年10月的時候還不知道吧?Y說是的,但是你進到這家公司后做自動送料動畫的時候我給你講過,所以2013年1月的現在,你知道了,這就是收獲。與之類似的還有好多,比如上次給你講的在Excel里如何處理數據制作graph,這些都是你新增長的收獲。你如果經常有一些收獲的話,積累下來,也就有信心去找一個更好的公司了。
( g5 C8 F' |; b! _1 ^+ l, k: U; P
O2 e# A9 ^5 ?- m$ Z2 F, E 這里有一個point就是:在工作中對每一個問題進行深究。對工作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看看能不能深究,深究下去就會有收獲,如果不去究,也能把工作做完,但是收獲就比較小。你看公司里的日本人那個T桑,干了六年了,剛才那個單弦曲線他就不知道,順便說一下現在的日本年輕人不如三十年前的日本人了,缺少了許多鉆研的精神。你要是能深究一下,至少你就比他強一點。最可怕的是,工作做完就完了,“不去注意”“不去深究”,知識點“向水一樣流走了”。如果工作忙的話那沒辦法,你現在工作不是很忙,那就應該深究一些東西。, y2 r; x8 `- | }* x. ]# u
! \$ m- Y: R0 h$ t9 L9 d, ], E
然后我給Y舉例,比如說你畫了設備的3D model,有沒有注意到,那個曲軸的兩端,每端都有鍵槽?Y說注意到了,我說那里不是一個鍵槽,右端是三個,左端是兩個,你有沒有注意到?Y想了想說,兩端都是三個。我小郁悶了一瞬間,說那就都是三個吧,我可能是和下邊的KOshaft記混了。關鍵是,你有沒有想過,鍵槽為什么是三個呢?Y想了一下,說不知道,是不是為了保持平衡。我一看,吹牛的機會又來了。說平衡也是一方面,但是還有其他的計算在里面。" p- J6 w) @ e
5 q o" u f; T: E, O
我對Y說,這個事兒是這樣的,鍵的破壞形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壓潰,一種是剪切。然后我觀察他的反應,貌似有點明白又有點迷茫,于是我用左手握拳,用第三指節的面也就是有戒指的拳面對著他,用右手指著左拳給他解釋,比如說這是一個鍵,下面的兩指鑲嵌在軸里面,上面的兩指鑲嵌在飛輪里面,那么在轉動并受力時,容易發生破壞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上面兩指的右側面,受壓后如果壓力過大,就會有被壓潰的危險,另外就是中指無名指之間的分界線,有被剪斷的危險。這兩種危險,一般更被注意的是其中一種,究竟是哪種我一時也想不起來,對于那種進行計算就可以檢驗這個鍵的安全性。這樣解釋明白了么,Y說差不多了。(后來有一天上班的路上我還在想這個問題,明顯應該是壓潰的可能性大一些,因為而一般鍵的受壓面面積小于剪斷面積,而力的大小相同,就是說壓潰面應力大于剪切面應力,壓潰和剪斷的應力極限差不多,也就是壓潰應力先達到極限值,所以壓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是多數被檢驗的方面。當時一時沒有想起來而已。)
/ y) H5 z! k g: I
* }% r0 O) d, Y. r [1 } 我繼續引申,說這與傳遞的轉矩有關系,一個鍵能傳遞的扭矩是有限的,在我們公司的設備上,需要傳遞的扭矩比較大,所以這里一個鍵不夠用,需要三個鍵。我說飛輪轉動時傳遞的轉矩你會不會算。Y說會,高中就會了。我稍微有點疑惑,心想轉動慣量是大學物理學過的,他是不是弄錯了。于是我問他,三噸的飛輪直徑3米,30spm,中間300mm的軸,軸處需要傳遞的轉矩是多少,你會不會計算。Y想了想,說不會。我就說么,計算轉矩要用到轉動慣性moment,就是質量乘以半徑平方的那個量,這肯定是大學物理才學到的知識,我重修過所以印象很深。Y說原來如此,說以為我要說的是“用力乘以力臂等于力矩”,我說我還不至于拿那么簡單的東西來問你。不過他說他能找到計算方法,因為以前聽我給他講過關于角速度的計算,那些資料應該還在。我說那也行,你能知道在哪里找到也是可以的,這些東西,你以前不會,現在會了,這就是收獲,收獲多了,以后路也會多一些。(我對他提出的這個飛輪轉矩計算問題,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考慮一下,不過后來俺發現,這其實是一個缺條件的命題,無法得出結果的。不過如果能了解一下其原理,也應該是有用的。)
0 r/ Y. s/ K; M- x( w& c
' @( Y1 k u. F0 p) Q) t 我也拿自己的故事給他墊底,我說其實我剛來這家公司的時候,好多東西也是不怎么會然后趕緊學的。比如油壓回路圖,我剛來這公司之前多少看過一點但是不太懂,在這公司尤其是在現場具體看了好幾次,才明白一些。Y說他在公司看到一張油壓回路圖紙,看不太明白,想讓我幫他講一下。我說可以,回頭再說吧。Y說他查出了每個電磁閥的符號的意思,并整理打印出來了相關資料,但是看回路圖還是看不懂。聽到這句話,我告訴他,這樣的話我可以教你;如果,你一點不努力就拿個圖來問我,我是不愿意講的。我心里想“那些油壓知識是我在現場磨了好幾個月冥思苦想幾度受憋之后才學到的,就那么輕輕松松教給你,我也不會平衡的”。我說,如果你努力搜集資料并且認真思考過了,那么我才可以給你講。寫到這里時,我遙想自己當年在讀碩士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餓得面黃肌瘦的,有一次去見兩位日本人長輩,他們對我有些了解知道我算是努力上進的選手,一看我變成這個樣子,就問我怎么回事,得知經濟緊張的狀況之后,馬上出手,每人借給我六位數的日元,幫我度過了難關,堅持到了畢業。上班后我省吃儉用一年時間趕緊把他們的錢給歸還了。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對于努力的孩子不能眼看著不管,這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扯得有點遠了。總之就是人首先要努力,然后才會有人愿意幫你,前者不是充分條件但卻是一個必要條件。( r) M: v" T, s
$ r g0 O+ a( y
快走到Y家時我們倆就站住不走了,我給他講上面那些東西,又聊了一些其他東西。Y的Iphone響了,家里夫人看他出來久了沒有回去,給他發短信了。我一看能給他講的東西也講得也差不多了,就告辭了。之后我一邊往家騎車,一邊想,后來這段兒有點虧了,我和他站在寒風里聊了十多分鐘,凍的得得瑟瑟的,他可是不怕冷。早知道應該直接去他家坐著聊就好了,還有冰糖菊花茶喝。; N& X/ P! f0 ?/ K
$ _5 u7 D. B4 _) g- A9 } P
Chapter 4.
% y+ @% R' c# }- z' R8 N 當天喝酒的事情,就到上面結束了。之后還有一點事情,也稍微寫一點。先說K的事情。 ^! {- a! ]7 }( f Q) G) e- n
# k0 ~: K' s1 q Y# e" A) M% E
之后的一天,我到K那里看他畫圖畫的怎么樣了,然后問問他有沒有需要問的問題什么的。然后我想到了過幾天要交Challenge Sheet,就是類似年終總結的東西,一張表,年初時里面填寫一些工作目標,年底的時候里面再填寫一些東西,看每一項是否都按期完成了,有什么感想心得。我問K那個sheet寫沒寫,K說他剛來公司,不知道用不用寫。我說你剛進公司的時候是填過吧,里面寫了工作目標是吧,K說是。我說那到年底了你也寫一下有什么結果吧,雖然時間短沒什么好寫的,但是這兩個月你也沒閑呆著,多少可以寫一些東西。K不是很情愿,我明白,估計他是覺得用日語寫東西不太擅長,所以不太愿意寫。
5 L n( g. \/ ~ : Q/ P; R p& P% K8 H
我對K說,這個東西用日語來寫,確實不太好寫,我剛進公司的時候也是不愿意寫的,但是早晚你都要提高的。工作分為容易做的事兒和難做的事兒,如果你總是只做容易的事兒,遇到難事兒就繞開,那么有朝一日需要你寫東西的時候你因為缺乏練習,就寫不出來,對不對。你現在每天用CAD畫圖,畫圖是容易做的事情,你可以去做的熟練,但是不能總拿這個當飯吃。咱們還應該練習練習寫點東西是不。: Y4 }& e h" j% R2 [
2 k; {' |* f J) m0 b
我說我在上一家公司,每次去工廠里干活,幾個人到了維修的機器前面,首先要開小會,進行KYM,就是危險預知會議,分析一下這次干活,有哪些地方會有可能出現危險,每個人必須說一條,然后寫在KYM表格里,表格放在旁邊的工事看板里供檢查。那時候我也很打怵,不愿意說,但是不說不行,后來參加了幾次,把別人說的話記下來,下次說就好了,有時候會自己新想一些那里有危險的地方來說出來,慢慢就好些了。同樣的事情,K桑現在也不能總是躲,也得鍛煉鍛煉,對不。- n$ m2 f. f- f5 h) [* |
( B. l! i/ z& j3 W. C7 o' d& S 然后我拿起了K的公司電話子機看看,挺漂亮的,新來的人配的子機都比我們老版本的漂亮。看到我在拿電話,K問了我一句“外面的人,打電話,怎么做”,我不知道他想問什么,是想“向外面打電話”還是“從外面向里面打電話”,我對他說,你這個問題我沒有聽懂,你再組織語言說一次,他說“電話,從外面得到,怎么做”,那個“得到”他用的是比較復雜的語法,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說,你也可以用手比劃一下,比如說用手從遠向近比劃一下,也可以有助于表達。然后告訴他用日語應該怎么說,用簡單的說法是“從外面,向公司里,打這個電話,怎么做。”,K說聽明白了。然后我告訴他在公司名片上有這個辦公室的總機號碼,打那個號碼后提名字就會轉接。
! g! b+ O! z! ~. w$ b8 V5 I1 m8 i
0 s8 e+ I! o5 o* ~, { 說到這里,我就繼續扯了一點,說用“容易被理解的”“不容易誤解的”說法去表達,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這個不光是外國語時要注意,即使是自己母國語表達的時候,如果表達方式不注意的話也會出問題,你以前在韓國上班的時候也應該偶爾遇到過類似的例子吧?K點點頭,說“too many”。我心想,工作中有“too many”的交流問題的話你們都是怎么干活的,估計他可能是謙虛了一下。最后給他總結一下,就告辭了。/ a+ d, u0 _; }9 P( y% o
B5 f" A& l8 A
接著說一下給Y講油路圖的事情。
' \0 s9 ~2 C" A- y% l+ }, ` 1 C- { v+ i. u" V4 Y
有一天快下班時,Y拿油壓圖紙拿過來了,讓我給他講講,我一看,挺難。正好當時別人找我來討論工事,我就讓他把圖紙給我復印一張留下,說改天再給他講,他先下班走了。我這邊談事情談完了,一看圖紙,主要地方能明白,但是有些地方我也不懂,比如Pilot-operated relief valve的用法,而這之前接觸過的只是pilot-operated check valve,另外圖中的兩個accumulator,有一個的功能我叫不太準,于是趕緊找人問,臨時抱佛腳總算明白了一些。
9 ^3 L7 R. t" M9 b0 l& m8 o4 D
: O7 Y) A: _- _2 B7 R( }7 f5 I8 K0 r 第二天,下班后我拿著圖紙到Y的座位那里,開始給他講解圖紙中的油壓回路,從齒輪泵開始講起,直到泄壓閥,到差動回路,油箱的各個部分,告訴他,一些泄壓閥的旁邊有漢字“山”的符號,那是“返回油箱”的意思。給他講差動回路,為什么泵過來的管路不經過閥門而直接通向活塞的一側,只靠活塞另一側管路的電磁閥如何來使活塞左右移動及保持。他很幽默,聽我講解后,說這圖中的油壓和流動,和電壓電流有些相似,說accumulator的作用和電容有點類似,我開玩笑地說“你是學自動化的吧”,他說對,其實我事先知道他專業的。 O) E1 }2 U7 O9 e2 U
+ t* l/ }: `5 X3 [% A4 J7 O
講完了油路的結構,我又指出圖紙中的一些日語,告訴他中文的意思,說以后可能會用得到。比如coupling,我告訴他這個詞在這里是活堵頭的意思,擰下來蓋帽之后露出接口和螺紋,可以接上壓力表來讀取壓力。在其它場合,這個詞有聯軸器的意思,比如說用來電機出力軸和齒輪泵入力軸之間連接的那個東西,也是這個讀法。Y很用心,馬上掏出小本開始記,學習態度還是滿好的,不過他說堵頭的du字一時想不起來怎么寫,只能想起豬肚牛肚的肚,我說你一定是餓了吧,他說是的,然后我告訴他怎么寫。總之開心地講了一個小時。
& H* w' @% o$ T
' Y' n# n+ {0 g0 ^3 w 就這樣給他上了一課。講完之后他向我合掌致謝,我點頭回禮后就回到自己座位去干活了。過了一會兒,他準備下班,到我的座位旁邊,對我說“子子桑工作辛苦了,我先下班了,今天多謝你的耐心指導,非常感謝”。我對他說“不客氣,請好好努力,你也工作辛苦了,明天再會。”用馮同學的話說,又是日本式的禮儀,但是這樣至少讓我平衡一些,他禮貌對我,我下次可以繼續給他講更多的東西。另外通過給他講圖這件事,我在這個過程中也學到了一些東西,對于我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收獲的。
v8 B; d5 x4 ]& w* ]4 U# ]* ^& q4 p9 Z
! p" U1 q% X$ y8 u, SAcknowledgement3 m+ B3 R+ i+ b4 E# e
總算打完了這些字,先感謝一下自己吧,那次酒宴,難得有興致聊了那么多,所以想把這些內容記錄下來,于是花了很長的時間來打字。赴宴回來后,先在論壇的自己日志里記下了要點,之后有時間就逐漸加料編輯,途中有一次寫了三千字未保存,關閉其他窗口時所有窗口都被關了。再開IE也不能恢復日志的途中數據,欲哭無淚,大意了,之后就在記事本里打字了。K對話的最后三段,是在某天沖澡之后打字的,因為睡衣太薄所以有點受涼了,第二天上班就感冒了,第三天還請病假休息了一天。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終于把這些都打完了,作為對自己也是對論壇的一點微薄禮物吧。在日本工作,考慮問題的方式或許會有一些改變吧,把這些寫下來,不知道會不會對感興趣的朋友有一點參考呢,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對于這些東西感到不屑一顧的人也是肯定會有的,如果能有一些朋友從中有一點點收獲的話,那么這些時間就沒有白費。如果對于哪個地方的描述有同感的話,可不可以回帖告知一下呢,子子看到的話,以后可以再深入介紹一些。文字里面涉及技術問題的描述,如果有有失偏頗的地方,還望能夠委婉指正,謝謝。1 {7 B1 | U% a( M$ e& r
$ J& w7 ]) h k. F+ s* v 順便說一下,文章中有過幾次對“手勢”的描述,俺在想,會有多少人在看文字的時候也會舉起自己的手來模仿一下呢,俺推測,這個比例會有百分之十九吧。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能夠去模仿一下,或許應該是一種有童心的表現吧。9 S. p; V+ y Y- q
. J, E% G" v# z$ P
然后說正事兒,這篇文章,最應該感謝的,自然就是Y和Y的夫人以及他們準備的那一桌豐盛的酒席,讓我們能夠有機會坐在一起,推杯換盞,談天說地。在此對Y夫婦提出衷心的感謝。之后就是要感謝韓國朋友K,講了那么多他也真能聽下去,很給面子,估計他確實是喝多了。感謝KIIRN公司提供的純生啤酒易拉罐。感謝各位網友的耐心閱讀,花了您這么多寶貴時間,希望能夠對您有點參考價值,在新的一年里,讓我們每個人,都扣哧扣哧地往筐里攬菜吧。最后不會忘記感謝老鷹版主,為我們提供了論壇這個平臺,使我們大家能夠在這里交流。6 j6 n1 ?$ `( F% X
! p7 u2 E0 n) M) H 以上。8 ^+ c6 A' a: H6 p7 w4 v8 C- s
- B0 M! r+ H$ q
子子6 v0 v7 X: v" G7 A3 F9 _5 j
4 N! [( i% t. g2 F
2013-2-9
2 F) y y( \$ N9 x4 d
+ y; s9 A9 n, \4 R- N
$ P2 x. H- q$ F* {
) M1 @) V- K6 [; g2 M$ U 5 Y5 n+ V; Y6 \$ j( p
, D( n8 Y2 u$ A$ M( T( Z& S4 S
補充內容 (2013-7-19 00:22):
) @2 Z9 u! J2 ^' V廣告一下:第8頁添加了1700字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