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6-3-2 20:30 編輯
關于增壓泵的計算題
前幾天到上海附近的增壓泵廠家去拜訪,涉及到了增壓泵的計算,在這里貼一下。
我們的工程要求如下,要求推動一個氣缸動作,客戶氣源為0.5MPa。
我們需要追加一個2倍的增壓泵將氣壓增為1MPa,然后推動氣缸。
氣缸的動作頻度為5spm。需要對增壓泵進行選型。這次需要在上海附近采購。
Booster-calc.GIF (7.35 KB, 下載次數: 267)
下載附件
2016-2-28 19:49 上傳
VBA-10-20-40.png (79.35 KB, 下載次數: 318)
下載附件
2016-2-28 19:49 上傳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根據以上條件進行計算選型。稍后我會貼出自己的做法進行參考。
有時間的朋友,可以繼續往下讀,下面是我去廠家訪問時的記錄。
-----------------------------------------------------------------------------------------
我先是在百度上搜索“增壓泵”,找到幾個廠家之后打電話聯系了一下,
介紹了我的需求,看看對方的介紹和選型,
其中一家,向我推薦,每分鐘230升就可以,然后價錢還好,于是決定去其中一家拜訪。
坐了地鐵轉出租車后,到達之后發現是一家小廠。
他們的銷售對我說,今天下午正好車間里有增壓泵在組裝,可以看到,
也有技術人員在,可以討論技術問題,于是他直接帶我去了車間。
車間里有一些氣罐,一些箱體,有一名該廠技術人員在修理一臺增壓泵。
我說你們別的增壓泵在哪里,他說是訂貨后到別的倉庫去取,然后拿來裝在氣罐上。
我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關心交貨期,他說一般隔天就可以發貨。
然后我把我的要求再向他介紹一遍,問他推薦哪個型號。
他說用每分鐘1000升的就可以。
車間里有一份增壓泵的操作說明書,我拿過翻開看看。
他在那里將一臺修理后的增壓泵,往氣罐上面組裝。
組裝后他給我介紹,就是這個樣子的,上面是增壓泵,下面是氣罐。
我看到氣罐上有出口閥門,就問他閥門是多大的,它說是1/4寸的。
我說我對增壓泵不太了解,您給我介紹一下操作可以么。他說好的。
他給我介紹說,增壓泵上的旋鈕,標記有加號減號,先把它扭到減號一端。
然后他將空氣軟管接到增壓泵進口,這時就會有0.5MPa的氣體進入氣罐,
然后將旋鈕逐漸旋大,就會增壓。不過他旋動旋鈕之后,壓力并沒有增加。
當時銷售也在旁邊看,場面略顯尷尬,
為了表示我聽明白了他的講解,我就指著出口壓力表說,
一般的情況如果泵正常的話,這個壓力表就會顯示為1.0MPa是么。他說是的。
然后我開始詢問關于我的需求,
我說,增壓泵目錄里寫著100L/min,這個1000升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大氣壓0.1MPa狀態下的體積,還是壓縮后的1.0MPa的體積。
他說,是大氣壓下0.1MPa下的體積。
我說,我的汽缸是1.5L,要求一分鐘動作5個往復,就是大約15升氣體。
也就是說,需要15升的1.0MPa氣體
簡單來算,就是需要150升的0.1MPa氣體,你覺得哪個型號可以。
他繼續說,1000升每分鐘的沒問題。
我覺得不夠確定,我說為什么不是230L的,你能不能解釋一下選型1000L的理由,
他說,你的汽缸不大,基本上差不多的。
我覺得即使繼續下去談話也沒什么進展,也于是問他,咱們換一種說法,
這個增壓泵,將22L的氣罐充滿,需要多長時間。
他說,大約30秒就可以。
這個答案我不太滿意,我說如果這樣的話,我汽缸動作一次,氣體跑出去了,
然后再恢復壓力就要30秒,這個速度太慢,那么就不能滿足我的要求了。
然后他對增壓泵給我比劃,這個增壓閥接通之后,氣罐內就有0.5MPa的氣體了。
然后再逐漸將旋鈕旋開,壓力就會增加,增加到1MPa的話10秒差不多。
看到他對增壓的時間也不確定,我有點不放心了。
他對我說,1000L的泵肯定可以的,你放心吧。
我說,你最好給我一些依據,不然我沒法確定。
他們的銷售也對我說,一方面氣罐的氣往外面走,同時氣泵也在補充氣體,所以是可以的。
我說,氣體消耗有它的速度,如果進氣速度小于出氣的速度,就會達不到要求的。
我感覺談下去沒有太多進展,
于是就說,要不這樣吧,您先忙您的事情,我到辦公室去看看目錄考慮一下,
然后我向他點頭致意,就跟著銷售去辦公室了。
我一邊走一邊想,靠廠家選型估計是希望不大了。
當時我有兩種選擇,一個就是跟總公司那邊聯系,讓設計部門進行選型然后我再采購。
不過估計設計部門也挺忙,再出結果就要過好幾天了,另一條路就是我自己計算。
這個計算我沒算過,不過估計詳細目錄里面應該會有流量圖表曲線,
我借來詳細目錄看看,然后查查圖表自己計算試一下,或許可以。
在辦公室里,借來詳細目錄,果然里面有圖表曲線還有說明,
我借來紙筆,花了幾分鐘,在紙上進行了計算。
其中涉及到等溫絕熱過程的氣體常數,我記不準了,用手機搜索了一下。
最后得出了一些結果。
然后他們的銷售問我,是怎么算的,能不能教給他一下。
我拿來另一張紙,把我的計算過程給他重新寫了一遍,然后把紙給他了。
我說這是我考慮到的做法,你們也可以確認參考一下。
他表示感謝,我說你幫我查一下這幾個型號的價錢吧,他說好的。
另外我想了一下,估計他們自己不做增壓泵,而是從廠家拿貨過來的,
然后我試探地問了一句,你們是從廠家直接進貨增壓泵么,
他說是的,和SMC和國產廠家都有業務合作的。
他的回答證實了我的猜測,當然我也不會去說,前面他說過倉庫取貨的事情。
然后我說我在這里再坐一會兒,他說可以。
我把計算書整理一下,發郵件給總公司那邊,讓他們確認一下這樣選型是否可以。
發過郵件后,要了一張名片我就告辭了。臨走前到車間去看一眼,與技術員也道別了。
上面的故事,想總結兩點。
一個是,其中技術員在向我說明時,說讓我放心,這個規格的肯定可以。
這種情況我在國內辦事情時,在其他地方也遇到過多次,
有時預約出租車,或者買東西定貨期時,對方直接告訴我,放心沒問題。
實際上,在說服對方時,如果只是說“放心沒問題”,這樣是單薄的。
如果不去深究確認,往往就會直到最后才發現,不能滿足要求,而耽誤事兒。
所以比較好的方法是:加上理由,因為那樣,所以這樣,因此會達到目的。
通過因果關系而得到的結論,才會更讓人信服。
同時在這之前也需要掌握應有的信息和技術,才能做到。
這一點,無論是“去聽取別人說服”的時候,還是“自己去說服別人”的時候,都是需要注意的。
以前寫過的一篇帖子,說得也是這一點。 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十)—— 浦東機場被問路
另一個是,突然遇到一些問題,怎樣去計算。
我當時沒做過這類選型,但是我推測詳細目錄里面或許會有圖表信息,
結果真就有了,于是就得以計算了。
實際上這道題是關于氣體的計算,對于其他專業來說也許并不通用。
但是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去預想可能會解決問題的道路,是我們需要做的。
以上。
*******************************************************************************
2月28日周日晚貼出題目。感謝朋友的認真回帖。
3月2日周三晚貼出自己考慮到的做法,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委婉指出。
booster-calc03.png (191.63 KB, 下載次數: 264)
下載附件
2016-3-2 19:18 上傳
(好不容易才拼了一個這么長的截圖。)
其中藍色文字的計算公式,是絕熱狀態下的氣體計算公式。
可以參考以前發過的另一篇文章: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第六部)——蓄能器容積計算
現在看來,那時候的文章寫得都比較冗長,有時間的話可以看一看。
以上。
by 子子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