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六角車 于 2016-3-11 15:16 編輯 % ]2 \! G8 [+ p) d9 [
" B9 s( [) R) s* x& r 因為常在社區發一些有關機加工藝方面的帖子,就常有一些網友咨詢遇到的一些工藝技術問題,但得到一個遠在千里之外的企業總經理的邀請,還是頭一回。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千里之外的一個機械制造企業,公司成立幾年,已設計開發產品十多種,產品大部外銷,效益也很不錯。企業發展到這一步,也就是初始創業成功,下一步該考慮如何發展壯大了,一個企業要想順利的發展,技術人員和企業各層的管理人員這兩條腿必須過硬。現在企業在技術人員的配置上出現了問題,技術部門的技術人員只懂產品的開發設計,而對自己設計產品如何制造出來,沒人知道,也就是沒人會設計制造工藝。按總經理的話說,在制造過程中技術部就是發圖紙,而且還是設計原圖。有人會說,沒有設計制造工藝,幾年來開發設計的產品也都制造出來了,賣的也很好,看來制造工藝不過是聾子的耳朵—擺設。 如果企業老板(國營企業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思路也如此,那這個企業也就離衰亡不遠了,這也是好多民營企業從開始的轟轟烈烈,到衰敗倒閉大多都是5年左右的周期怪圈,產生的根本原因。 機械設計開發的特點是,1.有全套的圖紙資料,設計人員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一些改進就行了;2.有部分的圖紙資料,根據這些資料設計出其它部分;3.有實物進行測繪;4.根據實物圖片設計。不論是哪種情況,設計人員不論水平高低,都可以動手干活,因為這只要有一定的設計理論知識就能下手干,實際的水平高低那是另一回事。現實中一些剛出大學校門,或現實經驗積累不足的技術人員,應聘時對自己的職業定位多是開發設計,一說到工藝設計就沉默了。為什么? 產品開發設計和制造工藝設計,就如火車的兩條軌道,兩條軌道的材料和規格一模一樣,雖然同行 但永遠不會相交,甚至連間距都不能改變,更沒人會想到那根重要那根不重要。一個企業的列車要發展壯大,這兩條鋼軌的質量就決定著速度,跑60公里和跑300公里的鋼軌材料絕不是一回事,更何況還缺一根,這個企業的前途就可想而知了。但工藝設計理論雖不太復雜(所以教科書的內容也就較少),卻需要很豐富的現場經驗,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必須對機械制造過程中零件加工,及部件組合所使用的各種設備特點要全面的了解,不一定能實際操作。當然,能熟練使用一兩種機械設備,對以后的工藝設計會有很大的幫助,這也是很多國有企業要求剛進廠的大學生到基層當一年生產工人的原因。別小看這一年的基層“磨練”,其實是給技術人員“淬火”。國營企業留不住大學生,人們普遍認為一是嫌工資低,二是大學生認為當工人掉價。事實一是暫時的表面現象,時間長了優越性就凸顯出來,這大學生不會看不出來。二是掉價問題,這是很多人的誤解,是以不解之心度大學生之腹,但這二的確是很多大學生離開國有企業的主要原因之一。說破了這很正常,剛進入工廠的大學生,最缺乏的就是實踐經驗,經過一年的師傅的指導和現場實際操作技能,更何況機械加工技術,屬于觸類旁通,一通百通的技能。一年時間,對車間各種設備的接觸,和加工的各種零件和部件制造工藝流程,已有了較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也就是在機械制造這個行業,技能已達到了天高任鳥飛的境界,喜歡自我發展追求短期效益的人,跳槽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就是民營企業,在招聘技術人員時,很看重有無一線實際操作技能經歷的原因。 我要去的這個企業,技術人員都沒有在國有企業的這種經歷,而一個企業,在試制階段有了零部件圖紙,生產工人可以根據圖紙,自己安排加工工藝,當所需零件加工好后,再按照部件組裝圖裝配,裝配過程中如有的零件尺寸不合適,技術員馬上改,產品組裝好后試運轉,達不到技術要求就得調試,或更換零部件,不論企業大小,這種模式都屬于小作坊或試制生產,優點是當設計出現問題時不至于發生大的損失,不足的是生產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產品沒有市場競爭力,要解決這些問題,尤其是長期又有一定批量的產品,就得有一套完整先進而又切實可行的制造工藝規程。一個機械制造企業要想在這個市場做強做大;同時還要得到同行業的國際質量認證,工藝規程是質量認證重要文件之一。當總經理得知公司內還沒有能系統的編制制造工藝的技術人員,企業就無法由小批量試制而轉入批量生產;何況質量認證又迫在眉睫,質量認證要是通不過,產品出口就要受到很多限制。這個企業的發展已到了十字路口,一步走對,企業興旺發達,一步走錯,后果難料。企業在運轉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總經理都得想辦法解決。當聽到屬下技術部員工的介紹和推薦(網友芥子)立即向我發出邀請。總經理已在網上對我有了初步的了解,當聽到我不再想到外地打工,同時在人們的印象里,到我這個年齡段的人,身體狀況已大都是老態龍鐘,一副風燭殘年的景象,出意外的概率很高,那個老板也不愿擔這個風險,先見個面,用咱們機械行話說,先試試機,能用再談。因此總經理就以技術咨詢為由,邀我見見面,時間是四天,并訂好往返機票。去掉行程時間,只有兩天工作時間,對于技術咨詢這時間很富裕了,我甚至還想著能去一趟北京,見見老鷹呢。總經理這辦法很有用,家人聽到我又要出去打工,又是千里之外,都堅決反對,畢竟已是讓人擔心的年紀了。聽說只是技術咨詢,也只有四天時間,只當一次旅游散心,也就同意了。 到公司和老板談了將近兩小時,老板很滿意,認為我能幫公司解決這個瓶頸問題。同時在吃接風飯時看我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精神狀態也很好,也就放心了。說實在的,由于經常的堅持體育鍛煉,在自然水域游上一兩個小時泳,爬陡峭的秦嶺,一般年輕人都不如我。第二天總經理又帶我看了樣品展廳,并聽我對產品的技術評價和價格定位。我發現,我的報價與公司的實際定價都有一兩萬元的差距,按這公司設備技術含量和重量,我報的價位在國內已是高價位了。再高就沒有競爭力了。也許這就是出口產品和內銷產品的差別。 我到一個設備制造企業,第一步先看設備外觀,尤其是礦山石油建設企業設備的基座和支架等結構件,型材和板材的邊棱是否進行過切削加工,或火焰切割時速度過快,而切邊不齊,一臺設備如出現這種外觀現象,很容易讓用戶產生,這個企業整體觀念都是粗制爛造的印象。產品外觀上如能讓人看到所有型材零件都是直棱直角,外圓圓滑無痕,那這個企業制造理念很不錯,可能這也是出口產品價格高于內銷產品的區別。然后又進廠房看設備和生產線,進開發區的企業,廠房規整道路寬敞,辦公樓和員工宿舍食堂都不比國營企業的6S要求差。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總經理進工房,先戴好安全帽,同時隨行人員也都戴安全帽,我也不例外。小事看全貌,企業是私營的,總經理就是老板,連老總都如此準守規章制度,其他員工還有誰敢違章。 回到辦公室,總經理問我,把現有的技術人員培訓得能編制機械制造工藝,可行不可行。 我說可行,兩者的設計基礎是一樣的,只是中間隔了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而且自己設計自己編工藝,所編的工藝更實用。 那得用多長時間? 工藝設計主要是對企業設備能力要心中有數,理論和實踐課堂近在咫尺,更何況又是自己設計的產品,一個月的時間應該差不多。 總經理商量地說:那你能不能留上一兩個月? 我知道這么長的時間,家人肯定不愿意,孩子們一急,說不定開車來把我硬性接回。何況我只做了四天的物質準備,連換洗的衣服都沒帶。就說,這樣吧,兩天時間,我可以給技術人員從理論上介紹一下機械制造工藝的編制流程。我還帶得有各種形式和設備的工藝卡片和資料,留下來供大家在設計時使用和參考。 總經理沉默了,我看出他很為難。幫人幫到底,送佛送西天。就說,我可以多呆上三天,你們選一個設備的圖紙,我編一份工藝作為范本,留給技術人員參考著編制其它產品的工藝,總經理認為這辦法可行也就答應了。 原想安安寧寧的講兩天課,編三天工藝,就可以打道回府了,沒想到計劃沒有變化快,最終也沒編出一部完整的工藝。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三天時間把精力全用在解決產品制造中存在的一些技術難題上了。具體都用什么工藝和方法,解決那些問題,下一篇再接著聊吧。
) |8 K: b( o, c' c% v I'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