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幾乎所有的世界知名刀具品牌都已進入中國,市場競爭白熱、焦灼:歐美刀具品牌盛極漸衰,日韓品牌異;钴S,國產品牌迅速崛起。1 H8 t2 U2 F3 Q* P1 Z7 P- _4 z
; T) \7 y8 |6 G: Z
目前在越來越多的用戶車間里,歐美刀具的占比越來越少。在航空航天關鍵件加工、高自動化加工、高速加工、大型零件的關鍵工序加工、一些難加工的工件或材料,以及一些全球跨國企業的車間里,還能看到歐美刀具品牌的身影。另外,在歐美進口機床和項目上,依然有不少配套的歐美刀具,但是許多刀具消耗品已經被日韓和國產刀具所替代。這種趨勢非常明顯,增速驚人。
+ C& @- `! N# N+ }) Q* R ^! [8 D
經濟放緩,客戶對降本增效的需求日趨強烈,刀具國產化成為一項排在任務單最前列的任務。例如一些汽車主機廠,每年都會對配套供應商提出降價要求。經過連年降價,這些一級或二級供應商被迫壓縮成本。他們要么再次外包生產給設備陳舊的其他外協廠,要么更多地轉向使用日韓、國產的刀具。再例如能源行業的工廠,他們在關鍵加工和高難度“啃骨頭”的加工中,依然會使用歐美刀具,但是在消耗量大的普通加工中會大規模地進行國產化。國內的用戶對刀具的使用和理解越來越成熟,能夠靈活掌握刀具的選用,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依賴進口刀具。5 K1 J% l/ T& {
( a+ X, r, i; R2 G( j2 `/ k+ b3 u) N
歐美品牌占據著金字塔的頂尖部分,這份蛋糕正在由下而上地被蠶食。對應中國市場的變化多端、高強調“性價比”,歐美品牌在針對性研發、市場方面的響應速度和力度顯然力不足心。. J1 n" V; J' W {2 E
/ |% j( X7 d4 A2 V: G) d
國產刀具品牌已經出現了許多好跡象,涌現出如很多品質優良的刀具民企。他們利用國內豐富的資源,全套引進國外先進的設備與技術、質量監控體系,自主研發、生產質量上乘的對路產品。但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經過這么多年的沉淀和積累,歐美大品牌公司在很多方面有著頗為完善的體系,包括對員工的培訓、完整的產品系列、成熟的營銷政策和體系、對用戶的使用培訓和指導等,都值得借鑒。
/ r6 J: H& G( o1 i/ v
. A" m8 I( L8 W8 O; X& M: ? 正視不足,是改進的第一步。反觀國內刀具品牌,對金屬切削的經驗積累不足,認識不全面;在自主研發方面,普遍能力不足,有不少國內刀具公司不尊重知識產權,鋌而走險,但根本沒有理解所抄襲的產品究竟是應該用在哪里、怎么用;加上在產品質量監控方面不夠嚴格,因此不同批次的質量天差地別,導致國產刀具在自動化生產等方面推進緩慢。+ Q5 L. i2 q& c3 |1 ]1 I
- o+ l w* A" v
總之,國內刀具再加把勁,相信一定能占據中低端刀具市場的主導地位 L- t0 L# Z& Z/ x
2 E$ o7 s) F0 N8 }+ e* s/ @ m4 ?1 L( \" v2 s! ?! P& g
5 ?. T9 m3 \- y; 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