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當經濟大環境就會有新一輪洗牌,每次洗牌總會有很多新現象,這些現象背后是未來經濟和企業模式的走向。因為最開始我不在飽和類行業內,接觸的都是大品牌大公司,這兩年深入小微企業關注到一個可能在行業內存在很久的現象,而且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就是小微企業沒有能力或者不愿意走向大企業的另一種模式——家族化作坊。
% U8 X, N( J# G# R r) u5 G, ]7 I8 E3 }
小微企業沒有能力發展成大企業這一點大家都能理解,很多朋友可能無法理解為什么有些小微企業不愿意走向大企業,這絕不是借口。船小好掉頭,廠小好控制,一個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后不一定利潤上有增長,但同時要處理越來越復雜的人際關系,這就讓大企業在某種程度上性價比不高,這也讓很多江浙地區小廠主動控制規模。而控制規模的結果就是無論生產還是技術還是管理都在自己家內部完成,有些作坊甚至做的產品還挺高端,比如常州有一家家族作坊,一共不到10個人,從3維造型到編程核心都是家族內部的,就幾個普工,而且最費力氣和人工的工序在6年前就用上了安川機器人代替,設備也都是美韓日品牌并且帶全套雷尼紹檢測設備。也有些做低端產品,最大限度壓縮成本,行情好的時候賺個百來萬,行情不好至少不會虧損,只要不虧損一個作坊開10年20年都沒問題。; f( v% u2 t L: q7 d6 z5 w" G/ d
* U' i% V& u/ R9 {5 q/ E0 {
我是去年開始從反常的報價中察覺到的,一個客戶需求一批管件殼體,管件成本4塊多,還要機加工和表面處理,一般來說我們報價10塊左右,但是有一個浙江的供應商給他們報價7塊9,客戶拿這個價格問我,我一臉茫然,即使不要求好的表面處理,這個價格基本就是機加工的底價了,難道他們不要人就干出來了?全自動化也不可能,因為我們這類產品是自動會程度很低的那種,所以特別去打聽了一下以為什么新技術我不知道,聽說從編程到操機到小工很多都是他家自己的人,甚至爹媽做飯還要干活兒,兒女負責技術和操機。再深入才發現原來很多小廠都有這種現象,老一輩是為了怕核心技術人員不干被要挾所以任人唯親,現在是為了壓縮成本到極限讓自己的爹媽小孩學技術搞生產。
7 f5 e2 Z7 I0 w8 F" s( G G) W! m# F
論壇很多壇友抱怨過小微企業,因為這些企業各方面落后,成天就玩套路,不想花錢還想開廠,不想培養人還想發展,我當時就覺得連自己家里人都能坑進去的,就不要說外人了,但是確確實實這類企業好像生命力挺頑強,因為不用每天睜開眼就要錢開工,沒活兒的時候就休息出去旅游,有訂單一家人就忙活,行情好能找幾個臨時工就找沒有就自己家里人不分晝夜干一年賺個大幾十萬甚至百來萬打打游擊戰也過得去了。。。以前我一直以為只有做貿易做二道販子不用承受每天睜開眼就要錢的痛苦,實業發展到今天很多產品技術很成熟,隨著年輕一輩學習素質還可以如果不怕流汗,只要前期買好了廠房,現在控制好規模一樣沒有虧損壓力,這樣競爭就更激烈了。時至今日,可能很多其他行業的人很難想象,也許高精尖的產品背后是無數這樣不起眼的小作坊。9 f8 q: L( `1 W; Z8 m1 o
* X# O8 c ^! p+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