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樓主 |
發表于 2009-7-28 21:43:40
|
只看該作者
附上 第二十一篇:突發奇想 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一次聚會上,認識了企業家高先生,聽朋友講,這位神秘的高先生正在生產一個“秘密產品”。聽說這個產品做起來難度很高,但是訂單無限,利潤狂高。這個家伙很鬼,他從來也不讓別人看他的工廠。但是我的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對“神秘”的事情,一定要問到個底。于是厚著臉皮與高先生套起近乎來。天南海北地扯了半天,得到的唯一情報是:這個產品是用高速沖床沖出來的,而且產品很小,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
后來才知道,高先生與我在江蘇大學的同學老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于是我就托老戴向高先生“介紹”了我的情況,特別是我的模具方面的很多發明創造的“故事”(肯定吹得神乎其神)。過了沒幾天,高先生就打電話給我,熱情地邀請我參觀他的工廠。
高先生希望我幫他想想辦法,能否減少不良品和提高產量。我仔細地看了生產的全過程,這個產品很特殊,是個薄薄的圓片,直徑才1.35毫米,厚度0.05毫米。材料是銀鉛合金。聽說是發光二極管里供焊接用的觸點。需要量特別大。按常規的沖裁方法是難以做好的,因為這么薄的材料,沖頭和凹模之間的間隙非常難控制。(上下模的單邊間隙一般是片料的5%~10%,否則會產生毛刺,使得產品粘在一起)他們現在采用的是“聚氨酯”法,直接用聚氨酯做下模。產品倒是做的很好,周邊非常光滑,很漂亮。看來高先生也是個不簡單的人物,能夠將要求這么高的東西做到如此地步,肯定化了不少的心血。
問題是“聚氨酯”法做出來的產品不能夠向下落,產品又非常小,收集起來非常麻煩,操作的工人動作稍微慢一點點,做好的產品就會被第二次沖下的沖頭壓壞,產生次品,最要命的是,要花大量的勞動力將這些次品挑出來,否則客戶拒收。這個工作量超過了總用工量的50%。算起來做這個產品利潤很高,但是人工費的比例太高了。高先生這次是專程請我幫他診斷診斷,看看能否解決這個問題。據高先生講,他們已經請了很多很多高手來看過了,也改進了很多,但是總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假如這個問題解決了,生產規模可以5倍10倍地擴大。訂單是根本沒有問題的,雖然現在是全球金融危機,但是國外的訂單一點也沒有減少。
我在車間里呆了大概有4個小時,基本上搞清楚了目前產品生產的全過程。產品沖壓的原理如下圖:
1.JPG (12.91 KB, 下載次數: 130)
下載附件
2009-7-28 21:48 上傳
高先生反映的情況完全是準確的,產品沖起來很快,20臺小型的高速沖床一字排開,24小時不停地沖,每臺沖床每天的產量是以千萬計算的,可惜的是有相當一部分產品被第二次的動作沖壞。他們現在采取的方法是在皮帶上涮水,將產品帶到旁邊來再用刀片刮下來,但是還是有約5%的產品被沖壞,麻煩的是將這些被沖壞的產品挑出來的過程是非常的使人頭痛,必須好多人用放大鏡和鑷子,細心地挑選,難怪高先生要頭痛了。
另外一個原因不知道高先生想過沒有,由于沖針的直徑是1.35毫米,剛性比較差,后面的固定部分必須加粗(行業內稱為雙托型),否則沖模不能正常工作,這就帶來了一個大大的問題,必然沖針之間的距離比較大(目前是3毫米),因此片材的浪費比較大,由于銀鉛合金比較貴,材料利用率低,當然相應的利潤就會低。
“喂,高先生,沖針能否排密一點啊?”我試探著問:“我都想啊,試過多次了,就是經常斷沖針”高先生回答道:“間隔3毫米已經是最小的了,假如想到辦法,縮小間隔,沖針又不斷,那真是天上掉餡餅了,那些廢料可都是銀子啊”。
趁著和高先生閑聊,我腦子里漸漸有了一個方案。回來后經過幾天的思考和反復“搗鼓”,最后拿出了一個“驚世駭俗”方案,我自己給起的名稱是:《超薄片料滾壓式落料模具》。基本原理如下圖:
2.JPG (15.71 KB, 下載次數: 132)
下載附件
2009-7-28 21:49 上傳
模具(好像已經超越模具的常規概念了)的總體結構原理如下圖:
3.JPG (30.37 KB, 下載次數: 153)
下載附件
2009-7-28 21:49 上傳
經過多次的試驗和改進,終于達到了理想狀態,結果是驚人的。改進后的模具(本身帶動力和調速機構,不用沖床了),每臺每天的產量是2.07億個,等于原來20臺沖床的每天總產量。根本就沒有次品,挑選次品的工作也成為了歷史。(這才是最重要的)高先生的高興勁是可想而知了。
我本來也是非常的高興,因為這個方案是帶有“叛逆”性的發明,前后的效果之比較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我自己也在佩服自己的“膽大妄為”,可是,事情并不是如我想象的那么美好。
原來高先生的工廠原來一共用了100多個工人,經過這樣一改進,產量翻了10翻,而且高先生還想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以壟斷歐美市場,但是所有的工作8個人就全部搞定了。多出來的工人怎么辦?
我是搞技術的,那些工人就業的事情讓高先生自己想辦法吧。下面我來講講這套模具(或者稱為裝置)的技術要點吧。
整套機構的原理是非常簡單的,示意圖一看就明白,其中有二個重要的問題,第一是刀輥和聚氨酯皮帶的線速度要盡量一致。否則產品的幾何尺寸會有一點點誤差,聚氨酯皮帶的表面時間久了會起毛。
4.JPG (21.4 KB, 下載次數: 116)
下載附件
2009-7-28 21:53 上傳
刀輥的制造方法有二種,第一種是“種”的方法,將直徑和產品直徑一致的沖針“種”在刀輥上。先在用經過調質的45號鋼做的刀輥體上鉆出直徑1.35的孔(先在別的鐵板上試一下,必須緊配),深度為6毫米,孔的位置是經過精密計算過的。再將買來的沖針切成長度7毫米,然后將7毫米長的沖針的一頭的3毫米部分磨成單邊10度的錐度。然后將所有的沖針全部緊打下去,再整體用外圓磨床磨到預定的尺寸。如下圖:
刀輥的第二種做法是用“片”組合起來的,加工比較麻煩,但是它的優點是局部損壞了可以靈活更換,不必整個刀輥更換。沖頭是用精密火花機加工出來的。如下圖: |
-
5.JPG
(27.46 KB, 下載次數: 126)
下載附件
2009-7-28 21:53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