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馬上就要到年底了,過好過壞都是一年,過好的總結經驗,明年再創新高;過壞的總結經驗,明年走出低谷。 # |7 z) C/ P( a' D
經濟環境突然的惡化,還是導致了今年的銷售業績沒有完成,年終獎就不要指望了。 . d8 ?( {. T/ m/ q7 [) A1 R6 {) v
到目前公司一共進行了好多變革,總的來說都是希望能積極發展,我們底層的員工也希望能真正的變好。具體效果呢,還得看后續發展,下面說說公司目前的變革。
/ i( R- B4 R% `4 `; B/ `8 }5 q7 g) t
第一個變革:將本科以下的質量人員轉崗。理由是質量是產品的重點把控,學歷不足可能會跟不上以后質量的發展。直接后果是質量部由原先的6個人變為現在的2個人,人少了,活沒少。活就只能拖著了。
: q, f8 P5 Y/ o& ~, b
第二個變革:暫停招人。公司的利潤下滑,再招那么多人,直接就把公司的利潤全賠進去了,這點贊同。但是感覺也應該分情況,我們科室編制11個人 ,到現在才9個人,剛剛又離職一個,變成8個了,人這么少,項目還一個勁的接,來公司一年的還沒有帶項目,一年多的都在帶項目,而且每個老人都最少三四個項目。如何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盡量完成工作,答案是兩個,一是加班,狠狠的加班;二是降低工作質量,先保證有數量,再說質量。而且目前我們這是這么干的。經理每天都再發愁明年的工作怎么開展。 ; \& M3 H6 A7 W: u! ~( ^
第三個變革:整理供應商。這點贊同,就目前的我們的供應商,那簡直是不能看,爛的要命,就敢這么說,所有的零部件100%不合格,所有約定好的交貨時間都不能按時送到,確實該整理一下。現在是供應商分類,優先滿足一類供應商,但是供應商是怎么區分呢?那就是在北京周邊的,都不是一類供應商,理由就是在北京供應商的人力成本高,比遠地方的花費大。留下的一類供應商,也不是質量就做的好,很多是和大領導有關系的。這種分類,我感覺對于我們直接干活的來說,根本沒有改進,反而是倒退了,以前還還有可能零件干不出來去工廠盯件,現在這么遠了,基本就排除了。 & E- e: ?6 s# h2 p
第四個變革:集中采購,一個月集中采購一次。理由是我們很多東西單獨采購,形不成規模,這樣就沒有議價能力,不能降低采購成本。我也就呵呵了。首先,時間上不能保證,我們很多的項目都要求的很急,恨不得今天下單明天到件,后天就裝配,現在呢,就是只能仔細的將數模圖紙明細表仔細的核對,然后報給采購,等待到時間集中采購,我并不是說將工作做細不好,而是說,如果我恰好錯過了這個采購周期,就只能下個月再采購,下下個月才有可能到貨這種情況。尤其是對于我們科研來說,如果某些試驗沒有把握,只能在試驗中摸索的話,以前可能一個月做四次試驗就能完成,現在至少需要四個月時間來完成了。
6 F# A5 I' X" F. Z, U
第五個變革:末尾淘汰。在部門內部評分較低的,就需要轉崗調級乃至辭退,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想說,在目前部門人手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真的不合適,現在哪怕來個剛畢業的,我們也歡迎,最起碼做不了設計,簡單的可以做一些輔助工作啊,比如裝配,整理文件,修改圖紙之類的。這些也都是需要占用大量人手和時間的。 + m: i7 `) D* N5 p1 L
感覺公司領導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希望公司能積極向上發展,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到了下面或者實施起來就會變味,這可能就是中國的特色吧。
. g* q9 B! i( |) V8 i3 X; V' t
/ J3 H6 w) a- \& y6 ]$ l% b& k; Z: n& O; f6 E! a- [
; @3 k/ G% m% D0 A |